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月入三千八还能笑哈哈”?是什么东西在紧紧地拉住“脆皮”打工人的手将其拯救?
魔芋爽、东鹏特饮和泡泡玛特现如今堪比“保健品”,在这三件“王炸”的面前,工作的焦躁似乎是可以被暂时按下了暂停键的,上司的逼迫是可以被抛之脑后的,生活的压力是可以暂时放你一马的。
![]()
双向奔赴就此展开,打工人的背后,把这“三件套”推上了一个千亿级的消费市场。
从魔芋爽到东鹏特饮,再到泡泡玛特的盲盒,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产品却在近年来集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所以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消费密码?
![]()
打工人的奖励机制
造就爽感经济崛起
这三大巨头,完美承包了当代中产年轻人的“吃喝玩”,这顶帽子可不是凭空给他们仨扣上的,而是有着实打实的数据佐证。
当卫龙公布上半年业绩时,居然靠魔芋爽实现了超21亿元的收入,贡献了总营收的60.5%。而在饮料行业,东鹏特饮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07亿元,连续四年稳居国内能量饮料销量榜首。
![]()
潮玩领域的泡泡玛特2024的净利润高达34亿,再次印证了盲盒对中产年轻人的诱惑力只增不减。
![]()
那有人就会想,为什么现在的中产年轻人更离不开这种短暂的“奖励机制”?
因为这是一种高压力下的情绪出口,拆盲盒其实就很像小时候拆的五毛钱一次的抽奖劵,小时候考试考好了很难不去买一张来奖励自己。
长大了这种心态并不会改变多少,因为大家不可能一直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情绪地一直工作,所以有人选择周末喝酒或是约上三两好友聚餐来释放压力,而也会存在着“假装小孩的大人”他们会沿用童年的习惯——“拆点啥”来解压。
![]()
项目成功了拆一个,被老板骂了也不妨碍拆一个,拆出喜欢的款式立马可以换来一份“生活的小惊喜”,哪怕拆失败了也能有“小刺激”,日积月累下来每次拆出的盲盒都能帮你保留当下的记忆,当看着满满一墙的“战利品”,何尝不是一种成就感呢?
![]()
说完了“玩”,那“吃”更是好解释,毕竟民以食为天,小时候戒不了甚至家长不给吃的辣条长大了可以随心所欲大快朵颐,想必没有多少年轻人会抵挡住这种“诱惑”。
再加上健康焦虑下的“安全成瘾”与烟酒等传统成瘾物不同,魔芋爽被视为“相对健康”的选择,这些年的卫龙一直在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就算魔芋爽有红油,但在消费者认知中,它们比那些“烟酒”或是以前的“三无版本的辣条”更乐意接受。
![]()
这种自我安慰式的消费,正是当代中产年轻人面对健康焦虑时的折中选择。
最后就是“喝”,相比价格浮动大还伤胃的咖啡来说,东鹏特饮更具有性价比,毕竟当年的东鹏特饮靠硬手段从红牛手中抢下大片市场,所以如今在经济下行期,这种性价比思维再次得到强化。
![]()
当消费者既想要提神,又不愿付出过高成本的情况下,东鹏特饮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
消费者愿意前仆后继地付出,也侧面说明了这些企业在后面肯定下了大工夫。
这些企业成功的核心在于比消费者更早发现他们的潜在需求并且精准捕捉到了中产的需求痛点,在持续的产品迭代的大环境下,面对市场竞争,这些产品的头部品牌都没有“摆烂”,而是加快了创新的脚步。
![]()
就好像卫龙尝试让产品口味和选择越来越丰富,东鹏特饮为了照顾更多的消费者也制作出了无糖版本,泡泡玛特更是不断“除旧迎新”。
网络上热衷把魔芋爽当成“人类版本的猫条”,就算你放不下冰美式,也可以尝试一下“东鹏加冰美式,一周都没事”的新奇搭配,就连拆盲盒都能通过“占卜”来尝试,所以这些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为产品带来了不小的曝光度。
![]()
这些从消费者角度考虑的创新力是维持品牌热度的关键。
那吃喝玩都有了,那“乐”又有什么新风向?
![]()
短剧爆火的背后
是年轻人的电子快感
凌晨一点,明天还要上班的小林缩在被窝里,手指飞快地上划,一集、两集、三集.....她已经连续刷了二十多集短剧仍意犹未尽,结果第二天早上她看着支付宝账单惊呆了:一晚上看下来居然充了不少钱。
![]()
这样的场景正在无数年轻人的生活中上演,短剧正在以燎原之势收买中产年轻人的下班时间,要说魔芋爽是人类猫条,那短剧就是”人类版猫薄荷”。
短剧的爆火现象,早就不是当初以“土味”这样单一的方式来抓眼球了,现在短剧的题材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拍不出来,这样下来更是精准打击了消费者蠢蠢欲动的好奇心。
![]()
短剧不需要专门挑个时间观看,上班摸鱼都能看两集放松的程度;比起一集四十多分钟的电视剧,短剧的节奏快得像火箭,每集都有爆点,注意力完全离不开;而且天才少女带球跑、重生逆袭、手撕渣男等套路屡试不爽,就算不带脑子也能看个爽.....
![]()
最主要的是特别会吊人胃口,免费试看几集后,就会遇到“需要付费解锁后续剧情”,就是要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肉在嘴边不给钱吃不到”的感觉。
![]()
那为什么是短剧?为什么是现在?
当代年轻人奔波于工作与学习之间,时间被分割成许多零碎的片段。通勤途中、排队间隙、课间休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松散时分,恰好为短剧的消费提供了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看,短剧的兴起或许正是适应碎片化时代的一种结果。
![]()
在面对学业压力、就业焦虑、人际关系困扰,年轻人需要快速有效的情绪宣泄出口,短剧提供的快乐正好满足这一需求——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感受;不需要等待,即刻满足。
在一切都追求效率的时代,年轻人的耐心变得越来越有限,短剧每10秒一个反转,每集一个高潮的叙事节奏,正好满足了这种对即时满足的渴望。
![]()
因为短剧就像电子多巴胺,能够暂时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当现实中上升通道变窄,生活压力增大时,短剧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幻想空间。
在这里普通人可以瞬间逆袭,底层人物可以轻松逆天改命——这种快乐正是现实中所缺乏的。
![]()
而且短视频平台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精准的内容推荐算法,只要用户一旦表现出对某类短剧的兴趣以后系统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类似内容,虽然单集解锁往往只需要几毛钱,但实际上累积起来却相当可观。
![]()
与传统影视剧动辄千万的投资、长达数年的制作周期相比,短剧投资小回报快,这也侧面形成了“不管什么题材都可以拍拍看”的心理,让源源不断的题材涌向互联网。
![]()
短剧和“三件套”的爆火都不是偶然现象,它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现实,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渴望获得更多东西。
![]()
繁荣背后的隐忧
时代镜像的“爽感”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当有消费者发现连续饮用东鹏特饮后体重增加明显,魔芋爽充其量也只能归类成“零食”的时候,纯靠年轻人那份“心理机制”取胜的产品,已经面临着挑战。
![]()
零食的选择有很多,东鹏特饮更不是功能饮料的“天花板”;更别说近年来潮玩领域IP的竞争堪比“世界第二次大战”。
当消费者们审美疲劳或是热情消退的时候,谁来为其继续买单?
然而,短剧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剧情开始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大量粗制滥造的跟风作品涌入市场,导致行业良莠不齐。
![]()
很多短剧用户就像嗑瓜子一样停不下来地沉迷与过度消费,不少用户不知不觉中就消费了数百元;最严重的是部分短剧为了追求“独特”,刻意扭曲的价值观,对年轻观众产生负面影响。
![]()
面对这些挑战,品牌也在不断寻找出路,希望这些品牌在未来继续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并给出解决方案,在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好质量。
毕竟真正的品牌忠诚度,从来不是建立在某一个方面的,而是源于产品能否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无论是功能上的,还是情感上的。
![]()
在这个焦虑蔓延的时代,消费的本质是性价比,也是其中蕴含的价值,当我们撕开一包魔芋爽,拧开一瓶东鹏特饮,拆开一个盲盒时,我们购买的是产品本身,也是一种短暂的情绪出口。
但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既要即时满足,也要长期价值;既要情绪慰藉,也要健康保障,如何在这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所有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