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吉林珲春深山老林里,一对上山挖野菜的兄弟突然闻到阵阵腐臭味。他们抬头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一棵树上倒挂着一只巨大的猫科动物,黄白相间的皮毛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死去多时的它,圆睁的双眼仍仿佛在凝视着这片山林。
当时,这一物种在野外的存活数量仅剩40只。它的死亡,更揭开了野生动物保护战中那些难以言说的痛与矛盾:一边是保护者倾尽全力的守护,另一边却是盗猎者屡禁不止的黑手。
![]()
盗猎之殇
2005年6月初,珲春市兰家村的李涛李鑫两兄弟像往常一样上山挖野菜。一路寂静,唯有脚步声和鸟鸣相伴。不多时,一阵突如其来的腥臭气味打破了这份宁静。两兄弟循着气味寻去,在一处折断的树枝上发现了一撮黄白色的动物毛发。
抬头一看,两兄弟不由地心中一凛:一只体型硕大的豹子倒挂在树上,血盆大口中露出一寸来长的利齿,已经死去的它,那双血红的眼睛仍然圆睁着眼前的一切。它的腹部已经腐烂,背部的皮毛大面积脱落,显然已经死亡多日。
![]()
两兄弟立即报了警。经赶来的森林公安勘察,这只雄性远东豹约5、6岁,体重75公斤左右。夺去它生命的,是一根看似普通却致命无比的钢丝套。
这是盗猎者非法设置的陷阱,由高强度钢丝制成,能够保持四五年不锈蚀不腐烂。一旦被套住,动物越是挣扎,钢丝套收缩得越紧,最终在痛苦的挣扎中耗尽生命。这只远东豹正是套住后,在试图挣脱的过程中反而被倒吊于树上,在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绝望后凄惨死去。
![]()
当时,这样的悲剧并不少见。在三年前的2002年2月,珲春自然保护区内,就有只野生东北虎被钢丝套勒断食管和喉管,尽管保护人员紧急召集来自北京、长春、哈尔滨的专家进行抢救,但最终仍不治身亡。
根据当时的调查数据,全世界远东豹的数量已仅约40只,而我国境内数量更是仅剩7--12只。这只75公斤雄豹的死亡,对这个本就岌岌可危的物种而言,更是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
远东豹是什么
这只不幸遇难的远东豹,也被称为东北豹。它属于金钱豹家族,是在中国东北严寒环境中演化出的一个耐寒亚种。
远东豹身上也有一身标志性的花状斑纹。但相比其他亚种,它的斑纹更大,排列更稀疏。为了抵御零下30多度的低温,它们演化出了更长的冬季毛发,长度可达5至7厘米,浓密而柔软,这也让它们的体型显得格外魁梧。
![]()
远东豹是豹属中体型较大的亚种之一,成年雄性体重可超过70公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远东豹一般独居生活,习惯于清晨、黄昏和夜间活动,主要以森林中的有蹄类动物为食,比如梅花鹿和狍子。凭借出色的力量和敏捷性,它们甚至能够捕食幼年黑熊。它们还有一个特别习性:常将未吃完的猎物拖到树上贮存,以防止被其他捕食者偷食。
![]()
曾几何时,它们的足迹遍布中国东北,俄罗斯以及朝鲜半岛的广袤林海。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森林消失和人类活动(如盗猎),这个古老的物种被逼退到了中俄边境线一带的狭长地带,种群之间相互隔绝,生存和繁衍变得异常艰难。
正是在这种极度濒危的背景下,2005年发现的这只死去的远东豹,更显得令人痛心。
![]()
救赎与守护
痛心并非故事的终点。在悲剧发生之前,保护的星火早已点亮。2001年,在珲春,中国首个以东北虎、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开启了系统性保护的序幕。
从2009年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携资金和技术与中方展开合作,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栖息地。2010年,吉林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签署了关于东北虎豹跨境保护的相关协议,双方专家定期在边境区域开展联合巡护与监测工作。
![]()
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珲春试点成立,这是东北的野生动物保护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保护不再局限于零散、孤立的保护区,而是将整片完整的生态系统纳入统一保护范围。
通过整合土地、实施生态移民、执行最严格的全面禁猎政策,国家公园致力于为东北虎豹重建一个能够自由活动、安心繁衍的家园。
![]()
在珲春、汪清等保护前沿地区,以往许多村庄为防止虎豹侵袭,常在周边设置猎套。但经过多年生态宣传,很多曾经的“下套人”放下了猎具和猎枪,转型成为生态管护员或农民巡护队成员。
他们比任何人都熟悉这片山林,如今正用这份熟悉来守护它。这种身份的转变,是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的最生动体现。
![]()
如今的国家公园内,不仅有人力防护,更配备了科技的“千里眼”。密林中分布着数万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不仅能在动物经过时自动拍摄影像,还能通过网络实时回传数据中心。
系统利用AI技术,可自动识别经过的动物种类乃至具体个体(如某只老虎或豹子),并能判断它们是否靠近人类居住区,及时发出预警。这套“天空地一体监测系统”,让保护工作更加智能高效,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掌握虎豹的实时动向。
![]()
结尾
这些全方位的努力当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国家公园内东北豹数量已达约80只,较本世纪初仅约十余只的极危状况有显著改善。此外,监测画面还频繁记录到“东北豹带娃”的温馨场景,仅2023就观测到至少15只幼崽出生。
这说明,它们不仅仅是个体数量的增加,更是形成了健康、可持续的繁殖种群。当年远东豹不幸死亡的伤痛,正被新生命带来的希望逐渐弥补。这条保护之路虽漫长艰辛,但却清晰指向东北豹真正重返山林,稳定繁衍的未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