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蟹肥正当时,但那只令人垂涎的螃蟹身上,藏着几个“健康陷阱”,一口下去,美味可能变成负担。
又到了“蟹肥菊黄”的季节,清蒸大闸蟹、香辣蟹、蟹黄汤包...这些美味让人食欲大动。然而,在享用这些美味时,不少食客却面对着螃蟹不知所措——哪些部位能吃,哪些不能吃,成了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难题。
![]()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去年吃螃蟹后腹泻不止,医生问是不是吃了蟹腮和蟹胃,我才恍然大悟。”
01 食蟹误区,美味背后的健康隐患
秋风起,螃蟹肥,误食螃蟹不该吃的部位而就医的案例却时有发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医生表示,每年秋季都会接诊因食用螃蟹不当导致肠胃不适的患者。
![]()
“很多人不知道,螃蟹身上有几个部位是‘垃圾回收站’,积累了毒素和细菌。”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死鱼烂虾、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为食,其体内会积聚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螃蟹消费指南明确指出,蟹腮、蟹肠、蟹胃和蟹心应去除不食。
这些被禁食的部位究竟有何危害?
02 四大禁區,螃蟹身上的“毒素仓库”
蟹腮——螃蟹的“过滤器”,最脏部位没有之一。蟹腮位于螃蟹体内两侧,形状像两排细软的羽毛,是螃蟹的呼吸器官。蟹腮具有过滤功能,在水循环过程中会积聚重金属、寄生虫和细菌。研究表明,蟹腮中的镉含量可能是蟹肉的10倍以上。
![]()
蟹胃——螃蟹的“垃圾袋”,藏污纳垢之所。蟹胃位于蟹黄区域,是一个呈三角形囊状物。螃蟹进食时,蟹胃会储存未经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已经腐败变质。剥开蟹黄,你会发现这个装着泥沙和腐败物的“袋子”。
蟹心——螃蟹的“循环中枢”,中医称为极寒之物。蟹心位于蟹身中央,是一个白色的六边形片状物,紧贴在蟹黄之下。中医认为蟹心是螃蟹体内“极寒”的部位,食用后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从现代科学角度看,蟹心作为循环系统核心,可能含有较多细菌和代谢废物。
![]()
蟹肠——螃蟹的“消化道”,排泄物通道。蟹肠是一条从蟹胃到蟹脐的黑色细线,内部装有螃蟹的排泄物。蟹肠不仅不卫生,还会影响螃蟹的口感。
03 实用指南,三分钟学会完美拆蟹
面对这些“陷阱”,如何安全享用螃蟹?掌握正确的拆蟹方法,只需三分钟就能避开所有风险。
![]()
第一步:卸下蟹腿和蟹钳。将蟹腿顺着关节轻轻扭下,蟹钳用夹子夹裂,以便后续食用。
第二步:打开蟹壳,识别四大禁区。左手按住蟹身,右手拇指伸入蟹脐底部,轻轻一掰,就能分离蟹壳与蟹身。这时,蟹身上的四大禁区一目了然:
- 除去两侧如羽毛状的蟹腮
- 找到蟹黄区域的三角形蟹胃
- 揭开蟹黄,露出白色六边形的蟹心
- 捏住蟹身,将中央黑色线条状的蟹肠抽出
第三步:享受美味。去除这些部位后,剩下的蟹黄、蟹肉和蟹膏就可以安心享用了。值得一提的是,公蟹的蟹膏主要集中在蟹壳内部和蟹身上部,而母蟹的蟹黄则更为饱满丰富。
“我第一次按照这个方法清理螃蟹,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吃起来特别放心。”一位刚学会正确吃法的消费者分享道。
04 健康贴士,食蟹的注意事项
除了避开这四个部位,食用螃蟹还有几个关键注意事项:
螃蟹必须活杀现蒸,死蟹会产生组胺等有害物质,即使煮熟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螃蟹性寒,食用时最好配以姜醋汁,既杀菌又中和寒性。传统食蟹配黄酒的做法也有科学依据——黄酒能促进血液循环,抵消螃蟹的寒性。
![]()
不宜过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次食用螃蟹不超过两只,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特定人群需谨慎,海鲜过敏者、痛风患者、孕妇和婴幼儿应少吃或不吃螃蟹。
懂得欣赏美食的人,更应懂得如何安全地享用美食。吃螃蟹这门学问,不仅关乎味道,更关乎健康。
下次享用螃蟹时,不妨花上三分钟,正确处理这只“横行将军”,让它成为舌尖上的享受,而非健康的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