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活在东莞的“纹面男孩”夏朝勇称称再洗2次即可完全清除面部文身,目前已拿到新身份证,自称“在无知的年纪做了选择,在懂事的年纪一直在承担后果”。他这种文身有多难洗?能恢复原状吗?
这世上最难买的单,大概就是年少时冲动签下的那一纸契约。纹在脸上的,真能一笔勾销吗?
你以为洗个文身,跟擦黑板似的,橡皮一蹭就没了?错。皮肤不是纸,是活的。每一次激光打下去,都是在烧灼神经——尤其是眼周,薄得像层膜,疼得能让人从椅子上弹起来。
![]()
夏朝勇说,右眼那块最难搞,每次清洗都像被针扎进脑子。公开资料显示,面部文身清洗平均需要6到12次,每次间隔至少一个月,而彻底清除的成功率不足七成。
这不是简单的色素分解,是表皮层、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的层层剥离与再生。我记得有篇医学论文提过,激光波长、脉宽、能量密度都得精准控制,稍有偏差,轻则留疤,重则色素沉着反超。所以你说,这能恢复原状吗?理论上可以,现实中——谁敢打包票?
![]()
可问题是,他当初为啥要纹?16岁,心智发育都没完成,法律上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都不是。可纹身店照做不误。
按《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白纸黑字写着呢。可执行呢?多少小店照常接单,收了钱还笑嘻嘻说“小伙子挺酷”。
这不是个别现象。2023年江苏就有案例,一15岁少年文身后反悔,家长起诉商家,法院判赔八千,理由是“未尽审慎义务”。可赔偿能换回一张干净的脸吗?换不回。
![]()
更讽刺的是,他现在终于拿到新身份证了,照片上终于没了那层“标签”,可这背后,是多少次皮开肉绽换来的“清白”?
你说这问题出在哪呢?一个成年人纹身,是自由选择;一个孩子纹身,却是被消费的冲动。可结果呢?成年人想洗,顶多心疼钱包;孩子想洗,得拿身体和青春去还债。
我倾向于认为,这背后是一整套监管缺位下的系统性失灵。纹身行业至今没纳入医疗管理,也没全国性禁令,地方条例零敲碎打, 执法全靠运气。
![]()
你说该不该管?当然该。可怎么管?一刀切禁止?也不现实。毕竟成年人也有表达权。
那怎么办?或许可以学学英国——必须持证上岗,未成年人纹身,得父母双方书面同意,还得录音录像存档。这才叫责任闭环。不然,今天清一个夏朝勇,明天还会有十个“纹面少年”冒出来。
更深层的问题是,社会对“纹身”的偏见,到底消除了多少?他清得掉色素,清得掉歧视吗?别忘了,公务员体检标准里,面颈部文身仍属不合格项;很多工厂、银行、事业单位,明里暗里设卡。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困境,是整个群体的隐形天花板。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年轻人对文身接受度越来越高,可制度性接纳却原地踏步。你说这矛盾不矛盾?所以他的“悔悟”——“在无知的年纪做了选择,在懂事的年纪一直在承担后果”——听着心酸吗?心酸。可更心酸的是,这代价本不该由他一人扛。
所以,我们到底该怪谁?怪孩子不懂事?可谁来教他懂事?怪父母失职?可多少单亲家庭、留守少年,根本没人管。怪商家无良?可法律不严,罚得不痛,人家照赚不误。
整个链条里,最弱的一环永远是未成年人,最强的一环却是利益驱动。那怎么办?光靠他自拍视频喊话有用吗?作用有限。真正要加强的,是那套滞后于现实的规则体系。
![]()
比如,能不能把文身纳入“医疗美容”范畴?能不能建立全国联网的未成年人禁纹数据库?能不能让商家签强制责任书?等等。
人总说,时间能抹平一切。可有些痕迹,是刻在皮肉里的。洗得掉,是幸运;洗不掉,是常态。他清了三次,再洗两次,或许就能“重生”。可下一个他呢?谁来替他按下暂停键?
成长的代价本不该如此昂贵,而真正的救赎,从来不在皮肤之下,而在规则之光能否照进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夏朝勇用四十万、五轮激光、无数眼泪,给全网贡献了一部活的警示教材——这教训够不够深,他自个最清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