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听说过“体育外卖”吗?
最近,通过手机下单
预约体育老师上门
成为一种新流行
大学生创业上门教体育
中小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
“体育外卖”,顾名思义
就是提供上门体育训练
或教学服务
在上海体育大学体能训练专业
大三学生朱子豪看来
他和朋友正是看准了
新赛道的发展潜力
才毅然开启了创业之路
“学生住在哪,我们就在哪上课。”青少年体适能、跳绳、立定跳远、各种球类运动……教学内容应有尽有。
“大一在培训机构做上门体育教学兼职,今年2月份起开始拍摄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来获取客源。”他和室友韦欣豪从今年年初正式踏入上门体育培训的创业赛道。寒暑假和节假日是上门培训的高峰时段。“周末从早到晚,一天至少五六单。”
![]()
![]()
朱子豪与学生正在上课
目前,他们一共服务了50多名学员,手上还积累了500多位潜在客户。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学生和小学生。“3成是中考学生,其余是体能训练、追高、减肥的小学生。”
在朱子豪的印象中,体育培训的上门生意是近两年才在上海发展起来的。他认为,这和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脱不开关系。
202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明确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1年之后,上海也开始施行《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体育不仅被纳入考试范围,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
尽管市场潜力大,但现有体育教学资源仍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一个班四十多个学生,一节课只有一位体育老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仕槿体育的张教练直言,为了适应要求,很多家长选择给自己的小孩“加菜”。校外体育培训也逐渐在培训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且势头发展迅猛。
省时省力效果好
家长倾向在家点“体育外卖”
上门体育课的价格并不便宜
从咨询的几家培训机构来看
课时费主要在300元左右
由于没有机构抽成
一些“个体户”体育老师收费更低
大概在240元
家长们为何愿意花费大价钱
请老师上门教学?
方便高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就近上课,很方便,还节省路上接送的时间和精力。”
“1对1教学,不用担心没有效果。”
“小孩子自制力差,如果老师上门的话不用担心不训练的问题,甚至老师可以反向鼓励促使小孩练习。”
在家长们看来,花钱报名上门培训更具性价比。
![]()
张女士曾在戴维体育培训机构给孩子报过上千元的体适能课程,但一节课都没有去上,随后试图联系机构退款至今未果。为了赢得家长信任,朱子豪推出先上课再付费的模式,“上一节课付一节课时费”。他认为这样可能会让家长觉得更可靠,很多学员都是推荐过来的,还有一些是一直从年初带到现在的小朋友。
![]()
朱子豪的体育培训器材
对小孩们来说,上门培训的锻炼效果清晰可见。黄女士的儿子上三年级,一开始在学校属于替补,最初只是想提高他的足球水平,如今已经踢到首发位置。初二学生李同学的中考跳绳项目一开始1分钟只能跳20多个,练习2个月后1分钟达到180多个。
带小孩上课的压力和时间成本从家长这里一部分转移到培训老师身上,这对上门培训的体育老师要求更高。“好的老师首先要人品好,其次要认真负责。”张女士认为。
朱子豪和韦欣豪则强调,合格的教练不仅要提供教学服务,还要观察学生上课状态和天赋并反馈给家长,甚至根据家长和学生需求提供定制饮食、运动加练计划等附加服务。“好的教练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
教练质量良莠不齐
培训从业人员有待规范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
《2024-2029年中国体育培训行业市场
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
现阶段青少儿体育潜在人口规模为1.3亿
青少年儿童体育培训市场规模达2350亿元
同比增长19.65%
而上门体育培训也在不断蓬勃生长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校外培训属于服务+金融的复合商业模式,培训机构不乏出现收取预付费跑路的情况,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尤其是个体培训的方式有望缓解该问题。供给意味着市场有更多竞争,消费者也有更多选择。
上海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院体能训练团队负责人、副教授李斐也指出,大学生提供上门体育培训这一现象,是当前教育供需变化与体育社会化服务兴起的体现,整体应持积极引导、规范发展的态度。但他也表示,上门体育培训目前存在部分教学者缺乏系统培训、教学责任边界模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乱象。
![]()
![]()
韦欣豪与学生
朱子豪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了相关情况:“此前在体育培训机构时,兼职教练中不仅有汉语言等非体育相关专业以及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缺少教练员证,甚至还有穿拖鞋和牛仔裤去上课的。”
体育教学人员应具备何种能力水平?根据《上海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第七条,执教、教研人员应当具备与所开展体育项目相匹配且在有效期内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包括体育教练员系列职称、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或体育类教师资格证等,且不应为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
“无论组织性质还是非机构性质的上门体育教学服务,都有必要探索设立适当的资质门槛。”李斐建议政府、高校和行业协会联动,通过政策引导与制度设计予以规范,建立“备案管理+培训认证+平台支持”机制,既保障服务质量与安全,又为青年体育人才提供合理的成长路径,助力该类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与【】,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责任编辑:张家宁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
你会选择“体育外卖”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