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正确家教理念·普及科学养育知识
深夜的灯光下,作业本摊开,孩子的眉头紧锁,家长的耐心耗尽——这熟悉的场景,已成为无数家庭的情感消耗战。我们习惯于将矛头指向孩子的“态度”,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源。作业困境,并非叛逆的宣言,而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读懂这信号背后的密码,方能将对抗的战场,变为共同成长的港湾。
辅导作业常见难题
“不会”:是知识断层,更是思维卡点
当孩子说“不会”,往往不是不想做,而是知识在某个环节断了链——可能是概念没懂,也可能是方法不会用。这时,家长最该做的不是施压,而是成为“学习侦探”,帮孩子找到卡点所在。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动笔前,请孩子当“小老师”,把今天学的内容讲给你听。能讲清楚,说明真懂了;讲得磕绊,正好暴露问题所在。这不仅是复习,更是在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必独自面对。
“马虎”:不是不认真,而是习惯在自动运行
粗心像是个打不死的影子,反复提醒却总不见效。事实上,马虎往往不是态度问题,而是大脑已把错误行为变成了“自动程序”。
真正有用的,不是唠叨,而是帮孩子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比如一起做一张“马虎清单”,把常犯的错误归类,再为每一类设计一个“纠正动作”:看错题就“手指题目读两遍”,爱跳步就“边说边写每一步”。通过持续练习,把正确方法“刻”进习惯里。
“拖延”:不是懒惰,而是情绪在抵抗
孩子对某个科目的拖延,常被误读为懒惰。其实那常是情感联结断了——学得不开心、没信心,自然就想逃避。重建联结是关键。可以从他喜欢的科目开始,先进入“投入→成就感”的良性循环。在不擅长的科目前,花几分钟调动积极情绪,回忆一次解题成功的兴奋。久而久之,学习才能重新与愉悦感挂钩。
专家介绍
明晚(10月13日)19:35,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崔凤英将分两期课程直击“作业战争”的核心痛点,为我们揭开情绪背后的深层密码,助力各位家长科学育儿!
![]()
课程收看指南
1.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养教有方App
2. 点击首页瓷片区【同一堂课】直接进入本期课程(19:35准时更新)
![]()
智慧家长课前测试
假如您的孩子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奔向电视或平板电脑,对学习作业提不起任何兴趣,作为智慧家长您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可以通过本文下方评论区或登录养教有方App在本节课程《同一堂课|辅导作业如何做到母慈子孝(下)》评论区下分享您的家教故事或留下您的相关困惑。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欢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sdetvnm@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