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沃森的父亲的名字是Thomas Watson,老沃森的名字是Thomas. J. Watson,至于老沃森的名字中间的“J”(John)是纪念哪位前辈,我没有考证出来;当儿子出生后,老沃森给儿子起了一模一样的名字,只是后面加了Jr.,就是小沃森啦;老沃森自己随之升格为Sr.,起初是为了亲朋之间的方便,当小沃森也进入IBM管理层之后,“Sr.”“Jr.”就成为更正式而必要的后缀。小沃森则坚决继承了家族起名字的传统,他给自己儿子起的名字也是Thomas J. Watson,只是加了个罗马字母Ⅲ的后缀,读作The Third,就是“三世”的意思。比起咱们中国人给娃起名字的郑重,这也有点太随意了吧?不过,老沃森40岁得子时,已经是小有成绩、大有野心的商人,也许那时他就隐隐有了家族传承的期许?在小沃森二战后退役进入IBM之后,父亲曾告诫他:“你的名字是‘Jr.’,但你的野心必须是‘Sr.’。”所以,这些姓名后缀果真暗含些代际竞争与权力交接的隐喻呢。
为了方便,就将父亲称为老沃森、儿子称为小沃森了。
沃森家族的祖辈是苏格兰移民,几辈子在纽约州北部做伐木工。老沃森的父亲做过木材商、马贩子,后来遭遇伐木场火灾而破产,1880年又因投资运河项目失败,再次破产;生于1874年的老沃森,从17岁起就走街串巷出售钢琴、缝纫机、打字机。他仪表堂堂,伶牙俐齿,有着过人的销售天赋,但也曾因过度承诺销售的产品“永不磨损”而被开除;他很穷,小沃森回忆道“他有时不得不住在杂货店地下室的海绵堆上,当有点钱能熨洗衣服时,得穿着内衣等着,因为他只有一件西服。”稍有积蓄,他还开过一家肉铺,并开始梦想经营一个零售帝国,那时美国还未时兴连锁店呢,然而,他被骗了,只好把肉铺卖掉,不然,也许就没有之后的计算机帝国IBM了。1895年,21岁的老沃森加入了NCR(国民收银机公司),也许是对“家族破产基因”的忌惮,他要求在合同上写明“除非犯罪,否则永不解雇”。在NCR,他凭借“我们销售的不是机器,而是效率”的销售话术,很快成为明星销售员。但合同条款并未能保护他,1912年,已成为NCR公司二把手的老沃森,因参与垄断二手收银机市场被判入狱1年,幸好后来上诉被撤销。这段经历几乎再次使他濒临破产。家族的“破产基因”,以及销售的成败经验,都被老沃森深深地注入了后来的IBM,包括两条铁律:“销售要留余地,权力要握在手”。后来数十年被广为称颂的IBM“终身雇佣”的源头,原来也是来自老沃森对破产的宿命式恐惧!
NCR的老板约翰·帕特森,“在美国商业史上堪称现代销售之父”,老沃森在他手下干了18年,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方法,包括训练第一流的销售人才、使用标准的销售话术,以及划分销售领域与区域,避免销售人员担心被抢生意。这项100多年前的销售管理的发明,现在仍被企业广泛使用。在帕特森的公司,被很多人看轻的推销工作,成为报酬优厚的职业。1913年,39岁的老沃森终于成家了,次年,小沃森出生;而老沃森却被帕特森排挤出公司,为什么遭到排挤?小沃森在自传里写道,据爸爸说,“帕特森总是解雇他最好的雇员”,罪名隐约指向“拉帮结伙、扶植亲信”。无论如何,将近40岁的老沃森再次处在破产的边缘,而这次,他多了一位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他带着全家来到纽约。老沃森很自信能找到工作,因为“他几乎能推销所有的产品”,也因此颇具声望。
![]()
他在失业时,仍对下一个工作颇为挑剔;两个月后,他遇到CTR(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弗林特,此人是当红的金融家,但经营公司却不在行,CTR已经欠了很多债,濒临破产。弗林特游说老沃森来挽救危局,老沃森看好公司的产品,因为它们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和办公,而且,拥有前任工程师霍勒布发明的制表机的专利,这项专利曾帮助政府处理过1890年的人口普查。由此,老沃森已设想出公司广阔的商业前景。也正是因为公司久已无盈利可言,董事会很痛快地接受了老沃森在薪酬之外,要得到股东分红之后盈余利润的一定份额分红的要求,这使得老沃森在十年之后,成为美国薪酬最高的企业家。
于是,1914年,40岁的老沃森刚刚躲过破产与牢狱之灾,就接手了濒临破产的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小沃森后来回忆说:“父亲总在晚餐时念叨——宁可赌输,不可不赌。”
他用三招在短期内拯救了CTR,逆天改命。这三招是:
1. 血腥裁员:砍掉40%员工,但承诺留下者“终身雇佣”——这开创了美国企业先例;
2. 锁牢客户:分期付款模式,又是首创!甚至向客户放话:“您若破产,机器我拉走,绝不追债”;
3. 打造销售队伍:要求销售员一律穿深蓝西装,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因为深蓝布料最便宜,且经脏;而深蓝,历经大半个世纪,已成为IBM的颜色和标志;还有背诵《销售员行为规范100条》,喊口号、唱司歌;最厉害的是:把销售底薪提到大学教授水平。
当时CTR已向银行贷款了400万美元,当老沃森再申请5万美元贷款时,被银行告知公司已没有再贷款的资格,老沃森不愧为伟大的推销员,他说:“负债表只说明过去,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贷款到手,老沃森用来改进制表机的产品,并通过对销售队伍的培训和激励,极大地开拓了市场。他打定主意不解雇任何人,并直接告诉大家,他需要他们。因为他深谙:如果想要获得下属的忠诚,必须首先尊重他们。这些,就是后来IBM公司的高收入、高福利,以及员工对公司高度忠诚的源头。老沃森后来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公司股票——这从风险分散的角度来看似乎不太理性。当遇到经济大萧条和危机事件时,这的确曾令他几度处在破产边缘,但他仍坚持把钱放在IBM这一个篮子里。因为在他看来,钱只是工具,他用钱来展示慷慨、养家糊口和经营企业,使自己跻身社会上层。
![]()
老沃森的父亲崇尚暴力教育法:用皮带抽打犯错的儿子,老沃森成名后说:“他的鞭子让我明白,疼痛比遗忘更有效。”
老沃森的母亲简·富尔顿·怀特(Jane Fulton White)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她要求孩子们每晚复述“今日三件善行”,这种“道德审查”后来演变成IBM的“每日工作总结”制度。老沃森的母亲逼他周日禁言读经,却培养出来顶级销售话术;父亲教他“冒险至上”,但IBM终身雇佣制的本质却是反风险主义。这种撕裂塑造了老沃森的矛盾体:用保守制度喂养激进野心。
老沃森共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是夹缝中的老四,同在纽约州农村的贫困环境中长大,家族生存压力塑造了他早期的竞争意识与权力欲:因家境贫困,兄弟姐妹间争夺食物与受教育机会。老沃森曾回忆:“12岁那年,我为了读一本《林肯传》,用弟弟的鞋和邻居换了一周阅读权。”老沃森是唯一跳出贫困循环的家庭成员。他掌权后刻意疏远家族,仅雇用了外甥威廉·沃森(William Watson)作为他的司机,并立下铁规:“沃森姓氏在IBM只代表我一人。”这种自我神化的孤立,却成为后来小沃森颠覆家族传承的伏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