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民乐专场演出在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梅里小剧场”上演。
活动现场,一大批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在台上奏响,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用二胡、琵琶、笛子、唢呐等传统民族乐器,为观众带来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听觉盛宴。
![]()
演出以民乐合奏《欢乐歌》热闹开场,随后,琵琶演奏家王琛以一曲《送我一支玫瑰花》展现精湛技艺,其细腻婉转的演奏令观众沉醉。紧接着,《彩云追月》的悠扬旋律将听众带入月夜漫步的诗意之中。
音乐会中段,笛子演奏家郑李想以《姑苏行》带领观众漫步江南水乡,清越笛声尽显姑苏韵味。在《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深情合奏后,古筝演奏家刘星延指尖流淌出《渔舟唱晚》的动人乐章,勾勒出晚霞辉映、渔歌互答的醉人画面。《杨柳青青》的合奏清新明快,为现场注入盎然春意。青年唢呐演奏家刘力力带来的《正月十五闹雪灯》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赢得满堂喝彩。
![]()
演出下半段,歌单中既有《太湖美》《扬州小调》等经典乐曲展现江南小调的婉转细腻,也不乏《赛马》这样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最后,演出在《花好月圆》的圆满旋律中圆满落幕,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
据了解,“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是江苏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举措。在此前,梅村街道一度为“有场地、缺内容”而犯难,街道文化工作人员坦言,“我们一直希望,从梅村开始打造一个无锡老百姓的群文品牌‘梅里小剧场’,但苦于优质演出资源难以持续下沉”。
如今,梅村街道作为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在无锡市的唯一试点,在省级层面整合江苏省演艺集团旗下江苏省民乐团、江苏省话剧院,江苏省歌舞剧院,江苏省锡剧团,江苏省交响乐团,江苏省木偶剧团等资源,提供包含135个优质节目的资源库,涵盖话剧、舞台剧、民乐等高端艺术形式,真正实现省优资源“下基层”。
江苏省民族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潘超,借助“茉莉花开”文艺轻骑兵二胡培训项目,为“泰伯琴韵民乐队”等提供专业指导,同时积极推进“艺术家驻村计划”,深入校园开展美育辅导,他表示,梅村是二胡之乡,二胡文化的底蕴十分丰富,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文艺直通车直达基层,实际上是在为“梅村二胡文化”搭建桥梁,以二胡为媒介,实现少有所学、老有所乐。
潘超强调:“群众需要文艺直通车,但另一方面,我们文艺直通车需要倾听基层的声音,用群众的反馈不断精进我们的表演形式和演出水平。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事业,我们非常乐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以来,在省级专业院团的强力支持下,梅里小剧场迅速“活”了起来。像这样同样精彩的演出在“梅里小剧场”已经举办45场,种类涵盖话剧、杂技、民乐等各类节目,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黄铭石介绍:“演出通过网络平台‘梅里聚焦’发布,居民可以提前浏览节目单并进行订票,每场线上票约两小时内即被订完,现场500个座位座无虚席。”
![]()
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可通过扫码进入评价系统,对节目内容、演出质量与现场服务进行实时打分和留言。这些宝贵的“第一手”反馈直接影响后续节目的采购与安排,形成“需求—供给—反馈—优化”的完整服务闭环。
如今,梅村百姓已习惯走进梅里小剧场,看省话剧院的演出,听省民乐团的音乐会。一个原本的构想,在省、市、区、街道的共同努力下,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未来,梅村街道将继续借助省级文艺资源,深化“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机制,拓展节目类型、加强互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为全省贡献可借鉴的“梅村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