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今天看的篇章为《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由元朝时期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所作,一般认为其为回族。
回族是从元朝开始逐渐形成的民族,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从1206年到1279年,时隔七十三年,蒙古人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灭亡金朝,第二件事是进行了三次西征。这三次西征,横扫中亚、西亚和东欧,最远一直打到多瑙河畔。
随着这三次西征,他们带回来一大批色目人。所谓色目,是各色各目的意思,这些人的民族都非常复杂,但主体还是中亚、西亚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他们跟汉人通婚,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回族。
萨都刺出生在代州的雁门(在今山西代县),他 的爷爷、爸爸都是 驻守在代州的 色目军人。萨都刺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考中进士,人们称他为“雁门才子”,他的诗集叫《雁门集》。
![]()
中国国土面积非常大,而古代交通、通信都不发达,一个都城照顾不过来,所以往往实行两京制。唐朝有东、西两京,西京在长安,东都在洛阳。明朝则是南、北两京。元朝更是如此,它一方面要管着草原,另一方面又统一了中原,领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大,所以它也有南、北两座都城。在南边的都城是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在北边的都城叫上都,也叫上京,在北京的正北方,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所谓“上京即事”,写的是萨都剌在上京见到的事情,当时一共写了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所谓行帐,就是如今的蒙古包,因为可以拆下来拉着走,适合游牧生活,所以又叫行帐。
这首诗的意思是:
牛羊在落日下星星点点,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甘甜。
忽然间狂风大作,飞沙如雪,家家都赶紧躲进行帐,放下毡帘。
诗歌描绘了亲切的草原生活:
“牛羊散漫落日下”,太阳落山,东一群,西一群的牛羊都纷纷走回家里,这是视觉中的草原。
“野草生香乳酪甜”,草原到处都弥漫着青草的芳香和奶酪的甘甜,这是嗅觉中的草原。
“卷地朔风沙似雪”,从宁静变成了狂暴,忽然间刮起一阵狂风,沙子都被卷到了空中,又打在人的身上、脸上,像下雪一样,打得人脸生疼。这是触觉中的草原。
“家家行帐下毡帘”。草原民族住在行帐之中,行帐的门是一个毡帘,这帘不能开关,而是要卷上去,放下来,这是动作中的草原。
四句诗,从视觉、嗅觉、触觉、动作等方方面面写草原,一下子就把草原的风光展现了出来。
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不仅扩大了中国的领土,也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来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在中国成长、在中国学文化、在中国做官,成为中国人。这种大迁徙、大融合本身,既是元朝的特色,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