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大家都希望别真打起来,可美国那边总有些智库爱出报告,分析如果冲突升级到打中国大陆,会不会闹到核武器那一步。这几年,这些报告越来越多,基本都觉得风险不高。像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搞的那个研究,就直说就算美军轰炸大陆,中国动核武的概率低得可以忽略。为什么这么说?他们基于数据和历史案例推演,得出的结论挺有说服力。
2024年12月13日,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了《直面末日》这份文件,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全研究项目合作。报告主要模拟中国维护统一时,美国介入的场景。他们跑了多次战争游戏,考察核升级的可能性。重点是,如果美军从外围基地推进,打击大陆目标,中国会不会直接上核。
结果显示,不会那么容易。报告指出,中国核力量在快速增长,2024年作战弹头已经超过500枚,到2030年可能上千,但政策上强调最低限度威慑,不轻易跨门槛。模拟中,美军打击大陆沿海设施,中国多用常规导弹回击,比如针对关岛或航母群,而不是核选项。核升级率在所有场景里都低于5%。他们还测试了变量,像情报准确度和天气影响,每次结果都类似。
为什么风险低?报告解释,中国核部署机动性强,弹头分散,不像冷战时期苏联那样容易被一网打尽。加上多层决策机制,需要时间审批,避免冲动。相比俄罗斯或巴基斯坦,中国不搞先发制人,威慑为主。这份报告不是孤立的,兰德公司2024年11月15日也出了系列研究,叫《拒绝而不灾难》,专门谈怎么让中美台湾冲突保持在核门槛之下。他们分析,美军长程打击大陆,不会自动触发中国核反击,因为中国把核当最后手段。
兰德报告分几卷,第一卷总结整体风险,第二卷讨论门槛和驱动因素。里面提到,中国更担心美军斩首袭击,就是针对领导层的斩首行动,但即便这样,核使用概率还是可控。第三卷和第四卷深挖升级路径,强调常规战主导。
布鲁金斯学会也掺和进来。2025年7月21日,他们发了文章,审视中国视角下的战略稳定。文章说,中美核竞争会加剧,但中国作者们讨论时,总强调降低核战风险,通过对话管理。布鲁金斯还指出,中国核政策变化不大,坚持无先用原则,这让升级空间小。另一篇2022年9月的报告,虽然早点,但逻辑类似,说台湾冲突几乎肯定有核风险,但无意升级概率高,因为双方都清楚核战后果。2024年其他智库像大西洋理事会,也发报告谈中国核转型成对等力量,但策略上还是防御性。
中国核力量从最小化转向更强生存能力,但门槛高。国防部2024年报告说,中国核弹头中2024年中期超过600枚,比前一年多,但还是远低于美俄。原子科学家公报2025年3月更新,中国核武器2025年估计继续增长,但政策稳定。专家们觉得,美国如果想威慑,得靠常规力量平衡,而不是核扩张。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游戏显示,扩大美国核能力,不会明显改变中国在台湾冲突中的核使用决定。因为中国相信互脆弱性,能防止全面核战。
马克·坎西安是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领衔这个核威慑游戏。他1953年生,早年进海军陆战队,1991年海湾战争当炮兵军官,协调火力。退役后去国防部管预算和资源,2000年代转智库。2015年加入中心,专注国防战略。坎西安写过书,分析海军陆战队改革,还推动亚太模拟项目。用数据模型评估风险,喜欢表格呈现变量。他不是鹰派,但报告给人感觉在给美国壮胆,说常规战就能控场。
美国官员言论也呼应这些。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2024年4月8日在北京记者会上,直言中国产能过剩影响美国就业。她举例电动车和太阳能板出口太多,导致美国工厂关门,工人丢饭碗。耶伦建议中国调经济结构,别只靠出口拉动。4月7日她见中国总理,还谈了艰难对话必要性。4月5日广州会面,她又提过剩产能,鼓励市场导向改革。这些话背景是中美经济摩擦,但也连着战略担忧。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虽然没具体2025年1月言论记录,但2024年他多次表态,说中美关系更稳定,但需处理分歧。像2024年4月,他支持耶伦观点,强调金融稳定合作。
这些报告和言论,不是真空里的。智库预测低核风险,其实忽略互利现实。中国经济稳,高科技自立,朋友圈扩。全球大势下,军力迷信害人害己。理性对话是出路,美国得醒醒,别让小算盘坏大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