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亨利·方丹·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1836-1904),一位被低估却深具影响力的法国画家。他并非印象派的核心人物,却以其精致而内敛的花卉静物画,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乃至欧洲收藏家心中的瑰宝。他的作品如一缕柔和的晨光,捕捉了花朵的瞬息之美,却又超越了表象,诉说着艺术家对生命与艺术的哲学沉思。
方丹-拉图尔于1836年1月14日出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泰奥多尔·方丹-拉图尔是一位肖像画家,从小便教导他素描基础。1841年,全家移居巴黎。14岁时,他进入巴黎绘画学校,师从路易-亚历山大·佩隆和霍拉斯·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这位导师的教学方法独树一帜,强调从记忆中再现卢浮宫大师作品。
![]()
![]()
1854年,他短暂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同学中有埃德加·德加和阿尔丰斯·莱格罗斯。在那里,他结识了詹姆斯·惠斯勒和爱德华·马奈等未来印象派先驱。尽管如此,方丹-拉图尔始终保持保守的现实主义风格,避免了印象派的斑斓光影,转而追求纹理与色彩的细腻渲染。
方丹-拉图尔以复制卢浮宫老大师作品为生,这段时期让他浸润在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和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的静物传统中。1859年,他的自画像在沙龙展被拒,这激发他转向静物画。1861年,他以《女读者》首次在沙龙获认可。1863年,他参与了著名的“拒绝者沙龙”,与马奈、塞尚并展,却选择与“巴蒂尼奥尔小圈子”保持距离。
![]()
![]()
他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间的桥梁,创作了一系列群像肖像,如1864年的《致德拉克洛瓦的致敬》,描绘了包括波德莱尔、马奈在内的艺术家聚会;1870年的《巴蒂尼奥尔工作室》,则以马奈为中心,记录了莫奈、雷诺阿等人的时代肖像。这些作品如历史档案,捕捉了巴黎艺术界的脉动。
![]()
然而,方丹-拉图尔最耀眼的成就,当属他的花卉静物画。他一生创作了超过500幅此类作品,其中玫瑰主题达百余幅。这些画作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对自然之美的冥想。
他拒绝学院派对静物的轻视,将其提升为展示技艺的舞台:朴素的花瓶、简洁的桌面背景,突出花朵的纹理、光影与色泽变化。他从真实花朵中作画,却依赖记忆技巧,确保每片花瓣的精确重现。这种方法源于勒科克的训练,让他能在快速干燥的画布上层层叠加,营造出“看似随意却井然有序”的幻觉。
![]()
![]()
他的花卉作品深受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审美青睐,通过惠斯勒和约翰·埃弗雷特·米莱的引荐,收藏家埃德温·爱德华兹成为他的长期赞助人。在法国,他的静物一度鲜为人知,却在英国和荷兰大获成功。1889年,阿姆斯特丹“在世大师展”上,一幅玫瑰静物以2000荷兰盾售出,创下纪录。
![]()
方丹-拉图尔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沮丧地写道:“我脑中满是艺术idea,却被迫画花朵。面对牡丹与玫瑰时,我却想着米开朗基罗。”
1876年,他娶画家维多利亚·杜布格为妻,两人相识于卢浮宫的复制工作中。婚后,他们在诺曼底布雷度夏,那里的花园成为他花卉灵感的源泉。晚年,他转向版画与幻想主题。
1904年8月25日,他在布雷的家中逝世,享年68岁,无子女。
![]()
![]()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