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一组蛮有意思的数据。
2024年,广州个税收入为493亿元,人均个税为2597.7元/人,排在全国第六。
前五位里,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稳稳占了前四,连杭州都排在前面。
![]()
一般来说,个税收入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反映一座城市高收入人群的多少,以及经济活跃度的高低。
那么,问题来了:
堂堂一线城市,广州为啥只能当老六?高收入人群就这么少吗?
![]()
广州个税收入
为啥只排全国第六?
朋友们,先别急着给广州贴标签。
其实个税收入高低,从来不是高收入人群多少的唯一答案,得结合城市的特点来看。
在我看来,广州个税收入之所以排在全国第六,主要有三个关键原因:
其一,是产业结构的分散性。
和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相比,广州的产业特点太不一样了 。
上海有60%的外资中国区总部,这些总部里的高管收入高、纳税规范,深圳靠互联网、科技巨头撑着,头部企业的员工薪酬高,所以它们的个税都很集中。
但广州是民营经济重镇,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超过四成。
这些民营企业里,很多是做商贸、专业服务、传统制造的中小企业,比如服装城的商户、汽车零部件厂老板、会展行业创业者。
他们的收入不是“死工资”,更多是经营所得,而经营所得的个税计算方式和工资薪金不同,不会全部体现在城市个税总量里。
简单来说,不是他们收入低,是收入形式不一样,没完全算进个税收入统计里。
![]()
图源摄图网
其二,是人口基数的拉低效应。
大家发现没有,榜单里的人均个税=税总量÷常住人口。
而2024年,广州常住人口1897.8 万,比深圳多了近100万,比杭州多了600多万。
打个通俗的比方,两个班都有100块奖金,A班20人,人均5块,B班40人,人均2.5块。
你能说B班同学都穷吗?显然不能,只是人多了,人均数字自然被分摊下来。
这也说明,广州庞大的人口基数让人均个税看起来不突出,但总量其实已经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
![]()
其三,是产业收入的均衡性。
大家都知道,如今广州的产业不是靠某几个行业挑大梁,而是多点开花。
汽车、化工、商贸、会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每个行业都有不错的规模,但不像互联网行业那样,头部高管能拿几千万年薪,个税贡献一骑绝尘。
2024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60%,产业链上有工程师、技术工人、供应链管理者,收入都不低,但分布比较均衡,没有极端高薪的情况。
而这种均衡,让广州的收入结构更稳健,却也让个税总量少了些爆发力。
![]()
广州的有钱人
其实一点也不少
当然,判断广州高收入人群多少,个税收入只是一个方面。
如果咱们把其他数据摊开看,就能发现广州的富人家底其实很厚实。
先看最直接的高净值家庭数量。
2024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教育报告》就提到:
广州拥有千万人民币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约7.3万户,全国排第五,比成都、武汉、南京这些新一线城市都多。
就算超高净值家庭,2024年广州拥有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的家庭也有4600户,这些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群体,数量放在全国也是第一梯队水平。
![]()
再看整体收入水平。
2024年,广州人均GDP达到16.42万元,折算成美元差不多2.3万美元。
什么概念?
已经超过了不少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9.57万元)高了一大截。
而且广州的高收入群体不是只靠老产业,新兴产业里也藏着不少隐形富豪。
比如2024年胡润百富榜里,就有融捷集团的吕向阳、张长虹夫妇和希音的许仰天,都是新能源科技产业、跨境电商行业的大佬。
![]()
还有一个跟收入挂钩的侧面证据——消费力。
2024年,广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3070亿元,增长了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8%。
来过广州的人都知道,广州人向来不爱炫富,穿人字拖的可能是批发市场老板,吃路边摊的可能是企业高管。
这种低调有钱的特点,只是让高收入人群没那么显眼,但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
广州的实力
从来不靠一个数据定义
在我看来,广州的个税收入排第六,不是因为高收入人群少,而是因为它的经济结构更多元、财富分布更均衡、城市气质更务实。
比起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高薪,广州更像是把财富撒在更多人身上:既有大企业的高管,也有开小店的老板;既有技术骨干,也有勤劳的个体户。
这种“藏富于民”的特点,让广州少了些头部集中的失衡,多了些烟火气的活力。
毕竟,衡量一个城市的富裕程度,不是看最有钱的人有多有钱,而是看有多少人能稳定地过上好日子。
所以,大家也不必纠结于一个排名,广州的实力从来不是靠某一个数据定义的。
如果你还有其他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咱们接着聊~
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收到广州楼市的最新讯息,想了解更多楼市动向,不妨添加我们客服,备注【买房】,入群详谈。
免责声明:
本文对项目或产品的介绍,对项目周围环境、交通、教育资源、商业配套及其它公共设施的介绍,均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作为任何购买要约,不意味着本公司对此作出承诺。本文涉及面积均为建筑面积。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附件等协议为准。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