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小手关注自然之友
采访、撰文/ 狐獴(伍子谦)
整理编辑/ 狸花猫 大蒙子
本文是“鸟类友好城市建设研讨会”回顾文的下篇
共4000余字,阅读预计15-20分钟
今天是2025年10月11日,一年两度的世界候鸟日迎来了今年的第二个日子。每年,世界候鸟日都会选定一个中心主题。2025年,世界候鸟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1]。
在迁徙的季节里,成千上万只鸟儿跨越山海,却在城市频频遇险。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们?这些与我们共同生活的飞翔者,与人类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对鸟类的保护,还有什么困难和改进的空间?承接上篇文章《高中生、生态学博士、建筑设计从业者,他们为何选择为 “撞玻璃的鸟” 奔走?》,这一次,我们把话题交给四位不同背景的伙伴——上期伙伴中的三位以及新伙伴多云,请他们讲述自己对此的所思所想。
![]()
柴子文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生,自然之友野鸟会志愿者,防鸟撞行动网络区域负责人。
胡琼月
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高三年级,自然名小山雀。重度小鸟痴迷狂,北京101中千羽千寻观鸟社的创社人兼前社长。
经乐仪
自然名蒲公英,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国际部千羽千寻观鸟社的核心成员,同时也是防鸟撞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多云
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同事。曾参与电商平台非法猎捕工具和可再生能源占用鸟类栖息地公益诉讼案件。
![]()
Q1:
在你看来,鸟类保护的的意义是什么?
柴子文
从意义上来说,珍视生命应该是最基本的善良,我们可以合理合规的应用自然资源,但是绝对不是随意破坏。按照法律规定不破坏环境、不伤害野生动物应该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最基础的要求,并不是高标准。鸟类作为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野生动物,是人与自然连接的重要媒介,我们在城市公园中观赏鸟类,实际上也是在放飞自己心灵的自由。
此外,鸟类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鸟类作为食物网络中的一环,下行调控昆虫、植物,上行调控更大的捕食者。同时每年鸟类的长距离迁徙带来的物质和能量的移动和循环。我们的生活其实一直都在享受着包括鸟类在内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服务,只不过因为我们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好像一切都是应得的。实际上正如课本中著名的“生物圈2号”实验,目前人类仍没有能力自我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脱离了完善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很难生存。此外,保护鸟类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坏处呢?我相信不去伤害另一个生命,对我们的生存不造成任何困扰。既然如此,为何不去做呢?
很多人可能有疑问,保护鸟类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我觉得现在很多做保护工作的人都陷入了这种自证的陷阱,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意义还需要再阐明吗?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都在说明保护野生鸟类的重要性,保护鸟类就是正确的事情,不需要做过多的证明。
![]()
柴子文在南通通州湾观鸟。图片拍摄:杨虹
胡琼月
于我个人而言,鸟类是自由的象征,是自然美好一面的代言词。它们用翅膀丈量大地,看过许多人一辈子无法触及的风景,在飞羽之下去过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当我读到普通雨燕一年往返于北京与非洲大陆的遥远南侧时,我深深震撼于它的勇气、它的意志力以及“海燕”一般的精神。这趟堪比古代丝路一般史诗级别的旅程竟然可以在仅仅几十克的小小身躯中实现。每当我抬头望向天,我似乎也将我的思绪鸟儿身上,似乎他们能承载着我的意志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学业压力繁重,仅凭注视着飞翔的小鸟便能体验到精神片刻上的自由。因此,我相信,小鸟不止对我有宝贵的情感及精神意义,对其他“鸟人”也是如此。无论是从现实混乱生活中的解脱、与自然建立联系、还是单纯享受观察生灵的过程/快感,鸟类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鸟门!)
试想,如果鸟类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们后代只能从黑白影像与录音了解到如此生动的存在,人类日常生活/精神世界将失去一片独特的色彩,我们都不想落下这样的遗憾,因此我们发自内心的爱护小鸟,爱护这些曾匆匆造访过我们生活的可爱过客们。
![]()
苍鹭 图片拍摄:胡琼月
经乐仪
三年前,我还没有接触鸟类保护。那时候去可可西里保护区玩,单纯地爱好摄影的我,遇见了绿色江河的志愿者们。我们将水果送给三江源保护区的他们,并且和他们聊天。我感受到,这是如此拥有大爱和热情的一群人。他们聊着自己从山南海北自费来到可可西里,参与这里的生态保护区的治理工作,兴奋地跟我说着他们这些天来看到的神奇的生命和物种,能在陡峭的悬崖上穿梭自如的岩羊、灌丛中穿梭的鼠兔、雪山下成群奔跑的藏羚羊……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精神共鸣,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从一个狭小的人类社群中跳脱出来,和他们一起共同融入到如此广袤的一片天地里来,这里有连绵的山群、丰富的地貌、野蛮生长的生物们……从那时起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梦想和愿望便成为了我心中的一颗种子。
参加中小学生鸟赛的时候,其实我刚刚接触鸟类不久,很多鸟都不会认。但是我看到,同行的人们包含激情地聊着自己和小鸟的经历以及故事,一段我用手机记录下来的猛禽被一群人围在一起观看,人群中有专业观鸟的大佬、大爷、小孩们,在这里我可以如此放松下来,和一群人暂离人世间的混乱,因为纯粹的热爱聚在一起、喋喋不休地享受当下。下山时,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来,鸟鸣声和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悦耳,那个时刻,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丰盈的、饱满的、充满着生命力的,也许这是一种天然的吸引,当我处于自然中时,和灵动的生命产生交互时,我感受到自己作为动物存在在自然里,鲜活赤诚。
以及后来,我真正加入了观鸟的大群体,参与了很多项鸟类保护工作后,我们荣幸地被邀请去参加会议,又遇到了一群如此纯粹可爱的鸟类保护者。会议上看到大家如此丰富多样的参与到鸟类保护,又收获了很多公益组织和个人的认可,有些组织甚至愿意无偿给我们的展览寄送物料,我又感受到这个团体的温暖与纯粹。
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鸟类保护所以伟大、无私,而是因为这些小鸟和野生动物们使得我们这群热爱生命和自然地人能够这样自然地聚在一起,交流分享着自己与它们交互的日常。我们享受着自然,自然也有责任去保护它们,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不少温暖与感动的瞬间,又因为与自然的交互让我感受到纯净和真实的世界。我觉得鸟类保护的意义就在于此。
![]()
池鹭 图片拍摄:经乐仪
多云
我觉得保护鸟类对人类的意义,其中一个是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只有我们人类生存,还有很多不同的物种,鸟类也是其中之一。人类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很多的行为跟决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野生动物栖息地。我们要怎么样决策才能有效保护这个地方、让大家都可以共存,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人作为其中更有智慧的一种动物的责任吧。
肤浅一点的话,我自己觉得我从鸟类身上看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比如说我参加公益诉讼工作之后,了解到关于迁徙鸟类的一些处境。它们很多都要迁徙几千公里,从它们的繁殖地到它们的越冬地。现在我每一次看到天空上面的鸟类的时候,我都觉得啊,它们真的非常不容易,因为它们要经历的不只是长途的迁徙,中途要有好的栖息地让它们补充能力能量跟休息,还要躲过捕猎之类的危险。其实它们的困境跟我们人类的困境是相似的!
![]()
Q2:结合工作实践,你认为鸟类保护工作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样解决
柴子文
其实我国目前相关鸟类保护的政策条文还是很多的,但是针对鸟撞还有建筑改造,目前来讲还是有所欠缺的。一个具有效力的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企业政府沟通,同时自上而下的规定和要求也更具备强制力。我们的工作是自下而上的倡议,人家有听与不听的自由,但是有了政策条文以后就可以变成一个他们应尽的责任,这就是不一样的地方。
此外,还有法律的执行,比如捕猎和笼养,其实都是法律禁止的,但是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严格执行
经乐仪
当前中国鸟类保护最大的障碍在于公众对野生动物认知的严重偏差。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个体,反而简单地把它们看作是供人观赏或赚钱的工具。
之前我们看到某建筑物外挂着的笼子里养着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便主动打电话报警求助,可是警察却说“这两只是观赏鸟,是可以笼养的”。这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仅只是因为拥有鲜艳漂亮的羽毛,本该自由飞翔的它们便被轻易定义成了人的“玩物”或者是宠物。然而它们要的不是“被当成宠物养”,而是需要回归自然、自由生活的生存权利。
问题的核心在于人们对于生命缺少基本的敬畏心,在他们看来,生命的价值似乎是由外表、颜色或性格决定的——"可爱的""温顺的"动物可以当宠物,"野生的""不起眼的"更不值得特别关注。这种观念让鸟类保护陷入困境——即使有法律约束,仍有不少人因“喜欢”而非法饲养保护鸟类;即便我们努力宣传保护,很多人还是把野生动物当作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一点是目前中国鸟类保护遇到最大的阻碍,只有打破这个障碍,人们都能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性,对生命充满敬畏,中国鸟类保护才会拥有更大的突破。
多云
我觉得跟保护其他野生动物有类似之处,即人类跟野生动物的冲突。尤其在比如说用地规划,或者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都是会有一些冲突的。
比如,以前我们会有吃野味的习惯,野味中就包含一些鸟。有的时候,人类的土地利用跟鸟类的栖息地有冲突,比如说想在它们的栖息地上面建一些大型设置。这个时候,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就是弱势群体,因为它们没有办法为自己发声。所以最难的是找到一个可行的平衡——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一个平衡点。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首先包括改进鸟类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捕鸟网的禁止生产和销售可以立法。公众如果想要参与到鸟类保护和政策倡导中,可以多参与一些观鸟和鸟类调查活动,以及举报捕鸟工具的非法销售。
![]()
某电商平台非法销售的音媒(鸟声音播放器)。图源:多云
![]()
候鸟的迁徙,是自然写给天空的诗。城市本应是这首诗里温暖的注脚,而非危险的断点。从柴子文口中 “生态系统不可缺失的一环”,到胡琼月眼中 “承载精神自由的飞羽”,从经乐仪记忆里 “因鸟相聚的纯粹温暖”,再到多云关注的 “人与鸟共存的平衡”,四位伙伴的讲述向我们展示,保护鸟类是城市居民与自然对话的重要课题。
2025 年世界候鸟日的钟声已经敲响,“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 的主题,是落在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当我们抬头看见候鸟掠过城市天际线时,请记住:它们的翅膀,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它们的迁徙故事,值得在人类的文明里,一直续写下去。
如果你也有与鸟儿相关的故事,或是参与过鸟类保护行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 让我们以行动为笔,一起为鸟儿勾勒出更友好的城市家园!
参考文献
[1] World Migratory Bird Day Partners. World Migratory Bird Day Unveils 2025 Conservation Theme: Creating Bird-Friendly Cities & Communities[EB/OL]. (2024-11-14)[2025-10-11].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news/2025/world-migratory-bird-day-unveils-2025-conservation-theme-creating-bird-friendly-cities.
如果本文让你对鸟类保护和“鸟撞”有了基础的了解和兴趣,欢迎点击下方深入了解“鸟撞”
动动小手支持自然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