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间的博弈又有了新动向,国庆假期刚结束,中国商务部就放了个大招——在一天之内连续发布了六项公告,全部是关于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
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干净利落,直接把中美在战略资源领域的博弈推向了新高度。
![]()
这次发布的六项新规,可以说是招招精准,上午九点发布的两项公告,主要针对稀土原材料和技术的出口管制;下午五点又发布了四项,把范围扩大到了锂电池生产设备和关键稀土制品。
这种密集发布的方式,明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两个关键条款:一是规定任何境外产品,只要含有0.1%以上的“中国成分”,转口时就必须获得中方许可;二是对稀土全产业链技术实施全面管制,从开采、冶炼到磁材制造都在管控范围内。
这两个条款,基本上把可能存在的漏洞都堵死了。
这次中国的反制,其实是对美国前期行动的直接回应,就在九月底,美国政府刚刚升级了对中国的芯片制裁措施,把限制范围扩大到了中国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甚至是那些持股未过半但有关联的企业。
这种“连坐式”的制裁,明显是想在谈判中给中国施压,中国选择在稀土领域进行反制,可以说是打在了美国的痛点上。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到战斗机、导弹,都离不开它,美国国防工业对稀土依赖度极高,有数据显示,如果稀土供应中断90天,美国近八成的国防承包商将面临停产风险。
![]()
其实,稀土供应紧张的影响已经显现,今年4月中国初步收紧稀土出口时,美国福特汽车就因缺少关键的稀土磁铁,不得不暂停了一款热门SUV的生产线。
当时,美国市场上的稀土磁铁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了五六倍,美国不是没想过自己建立稀土产业链,但困难重重。
加州的矿山想把矿石运到德州的工厂加工,成本算下来比直接从中国进口成品高出三倍还不止,而且还要面临环保审批、技术工人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战略考量:中国手握哪些王牌?
![]()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全方位的,首先是资源储量,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握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技术,从开采、分离到加工制造,每个环节都有技术积累。
另外,中国还掌握着稀土定价权,全球近八成的稀土产品都要经过中国市场,这种市场地位让中国在稀土贸易中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稀土应用技术上也领先全球。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还会继续,美国可能会加大本土稀土开发力度,或者寻找替代供应源;中国则会进一步优化稀土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但从短期来看,美国很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需要时间,而技术积累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能还会有一轮又一轮的博弈。
这场稀土博弈,表面上是贸易争端,实则是两国综合实力的较量,中国这次的反制,展现出了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应对智慧,既表明了立场,又没有把路堵死;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考虑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大国博弈似乎离得很远。但实际上,它可能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手机、电脑到汽车价格,都可能受到影响,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手握不少好牌,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各种挑战。
未来的中美关系,可能还会经历不少这样的博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合作共赢才是最终出路,毕竟,世界经济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