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祝龙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家风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家风的神秘面纱,探寻优良家风,做优良家风小传人。”10月10日,以“传承优良家风,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在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举行。
![]()
活动由江汉区教育培训中心与江汉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联合举办。小、初、高、大学四个学段的老师们运用多感官参与、情景化体验、AI技术赋能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家风概念变得可触、可演、可讲,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和人生观。
现场,北湖小学的杨茹荃老师以《探寻优良家风,做优良家风传承人》为主题讲授思政课。创设了“老物件博物馆”情境,让学生们近距离观察那些承载着岁月印记的实物。借助AI视频讲解,孩子们了解到每件物品背后的家风故事,了解到好习惯在一个家庭中代代相传,就是最宝贵的家风。
在“家风小剧场”环节,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爱读书、孝亲敬长、勤俭节约等优良家风的实际表现。孩子们积极分享各自的家风理解与家庭故事。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帮助学生将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知,让优良家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的钟豆豆老师以《老物件里的“和谐密码”》为主题,创新设计了一堂融合实物探析、情景议事和经典诵读的初中思政课。
学生们通过观察旧黄碗、缝纫机等老物件,聆听它们背后的家庭故事,感受不同时代家风的传承脉络。在“家庭议事厅”情景讨论中,学生们围绕成绩压力、手机使用等现实议题,结合《朱子家训》等传统智慧,共同探讨化解家庭矛盾的有效方法。
![]()
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的徐晓晓老师以《千年家风“苏”韵长,文化自信新篇章》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一堂融合数字技术、辩论研讨和研究性学习的高中思政课。
学生们通过数字人技术沉浸式了解“三苏家风”的深厚底蕴,感悟传统家风的当代价值。在“家风传承主要依靠家庭还是社会”微型辩论赛中,双方同学展开了激烈交锋。在研究性学习交流中,学生们分享了对家风传承路径的创新思考,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行动方案。
![]()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熊宇童博士以《家国情怀照初心》为主题,创新设计了一堂融合实物解析、视频观摩和思辨研讨的大学思政课。
学生们通过观察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物件,剖析其中蕴含的“修身济世”价值追求。在红色家风视频展播后,熊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民至上”的超越性价值。
活动尾声,四个学段的师生代表共同登台,齐唱由大学教师改编的歌曲《如愿》。
![]()
“家庭非常重要,爱家才能更好地爱国。这个主题将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有机串联在一起,体现思政教育小切口大纵深的智慧。”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忠文教授进行了点评。他评价了本次活动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指出这种跨学段、分层次的教学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家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
“课程以‘传承优良家风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线,贯通全学段教学。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跨学科融合与AI技术赋能,实现各学段内容的有机衔接,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活动负责人李婧老师表示,从小学阶段的情感启蒙,逐步过渡到大学阶段的战略认知培养,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也促进了红色家风与传统家风的传承发展。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