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单纯参考学科专业实力,如今的考生也相当注重“人才缺口”这一指标,以此作为衡量专业就业的重要依据。普通人能够接触的,人才缺口最大的岗位莫过于引航员。尽管当下的雷达与通信技术已相当发达,但在特殊水域条件下,引航员仍是军舰、邮轮、航运最可靠的“眼”。我国拥有长达18400公里的海岸线,却仅有2505名引航员支撑着航海作业需求,因此,引航员也被称为“熊猫职业”。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2000多名引航员中,约三分之一都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这所深居内陆的高校,如何在远离海洋的不利条件下,承担“水上国门守护者”的培养任务?
![]()
有人认为,虽远离海洋,但发达的长江水系,同样是武理攻关船海领域的依托,但河与海毕竟是不是同一个量级,要想将来自内河的经验活用于海洋,就离不开大量专业人士的指导。
作为我国水路交通运输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武理航运学院兼备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及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高层次学术人才;也拥有甲类一等船长、亚丁湾护航指导船长、北极科考队成员等行业精英。参与建设国家级航海教育创新虚拟教研室,以先进数字技术突破内陆与海洋之间的距离限制,又在船载航行设备、航海气象、水路污染防治等常规领域,以及LNG船、海上风电、智能载运等新兴领域皆有独特成果,使“不靠海,也懂海洋”成为武理办学的一张名片。
![]()
尤其在专业历史上,最早可追溯到建国之前。正所谓“水滴石穿”,长期实践带来的底蕴,也是克服地理限制的一种手段。现有的航海技术、海事管理、导航工程三大专业,覆盖海防、船舶运输、航运科技、航运管理、智能交通、无人运载等诸多方向,既有涉及国防安全的核心基础,也有维护民生经济的关键领域。
由此培养的学生,仅2024一年就拿下66项国家级、省部级双创奖项;11项全国大学生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奖项;4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奖项......在海洋学科领域,取得属于内陆高校的一方天地。
![]()
顶尖高校、知名企业的认可,也进一步佐证武理在船海领域的地位。清华、中科大、上交、华科等985高校,是国内升学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QS前百高校,成为毕业生留学首选。就业集中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及其相关海事局、长江引航中心、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企事业单位。
如果说引航员是稀缺人才的典型,那么武理“明知难为而为之”,顶住地理压力守护“水上国门”的历程,称得上是一种相当少见的办学精神。让武汉理工大学在船海领域走出了独特优势,打通了一条通往稀缺人才赛道的可靠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