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山北麓,一座被传为“范增墓”的千年古墓,经过40年三代考古人的接力发掘,终于揭开了它的真实身份——东汉楚王陵寝。
这里不仅出土了4800余件文物,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完整围棋盘、金缕玉衣残片,甚至将“步摇”首饰的历史提前到东汉。
这座大墓,藏着怎样一段被湮灭的王室秘史?
巨型地宫:千石垒砌,暗藏“官工”密码
土山二号墓是一座典型的东汉诸侯王陵,结构复杂如地下宫殿。
![]()
墓室由耳室、甬道、前室、后室和回廊组成,除耳室外均采用石墙砖券结构,墓顶最高处为三层券顶,外有长达57米的黄肠石墙环绕。
最令人震撼的是其工程量:墓室上方覆盖16排封石,每排18块,总计用石量近1000立方米。
石料上刻有180余名“官工”姓名,显示当时已存在规模化的官营石料供应链。
考古人员还首次发现,东汉工匠在门道上,方铺木材支撑券顶的施工技术,这一方法后来成为砖券建筑的经典工艺。
珍宝面面观:从围棋盘到步摇首饰
墓室按功能分区陪葬,宛如一座微缩的王国:
![]()
东耳室:庖厨用具,反映王室饮食生活;
西耳室:车马器,彰显出行威仪;
前室:兵器、乐器及祭祀器,其中一件石案上的绢质围棋盘尤为珍贵——墨线纵横各17道,配84枚黄铜棋子,首次证实汉代围棋形制;
后室:并列两具彩绘漆木套棺,残留银缕玉衣和鎏金铜缕玉衣残片,确认为王与王后合葬;
回廊:成组陶器、玉席,另有一具陪葬人棺,棺内出土金叶珍珠步摇饰件,将“步摇”实物历史提前至东汉。
![]()
此外,铁镜上的错金银纹饰、环首铁刀上的“长乐未央”铭文等,均展现出东汉王室工艺的高超水平。
墓主之谜:被废楚王刘英的最终归宿?
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始终困扰着考古队。
经过发掘,多项证据指向,墓主为东汉楚王刘英——光武帝之子,因谋反被废后自杀,最终以诸侯王礼归葬彭城(今徐州):
墓石刻铭“官十四年”与刘英就国时间吻合;
出土铜铁镜流行于公元1世纪中后期,与刘英时代一致;
![]()
葬制符合诸侯王与王后并穴合葬、双棺并列的礼制。
尤为重要的是,封土中出土4500余件西汉楚国官印封泥,包括“内史省印”等首次发现的印文,为研究汉代公文制度提供了罕见实物。
结论:一座汉墓,半部东汉诸侯王葬制史
土山汉墓的发掘,不仅纠正了“范增墓”的千年误传,更成为东汉诸侯王陵考古的标尺:
揭示了东汉早期王陵的建造工艺与葬制特点;
![]()
实证了诸侯王与王后合葬的具体形态;
封泥、围棋盘、步摇等遗物极大丰富了汉代物质文化认知。
四十年发掘,三代人坚守,土山汉墓终于从传说走入信史。
石上刻痕犹在,玉衣碎片无声,但它们共同拼合出,一幅东汉诸侯王的生命图景。权力、阴谋、文化、技艺,尽藏于这座云龙山下的地下宫殿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