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刚过没几天,国家安全部就通报了一个个国企泄密的事情,连央视都专门跟进报道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不是专业间谍作案,而是企业里一名骨干员工干的。
他竟然把公司核心数据发给了境外机构,直接给企业造成了大损失。
![]()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好好的员工,怎么就成了“内鬼”?
名校高材生变“内鬼”
国庆放假刚两天,国企圈就被一则通报炸了锅——国家安全部揪出一名“内鬼”,连央视都专门跟进报道。
这件事情没有谍战剧里的密码、接头戏码,就因为岗位调整闹了点情绪,国企里一位手握核心数据的骨干,直接把关键信息发给境外机构,硬生生给公司捅了个上亿的大窟窿。
更让人警醒的是,这类“情绪一上头就踩红线”的泄密案并非个例,不管是国企领导还是普通人,都得把这些血泪教训刻进骨子里。
信息来源:为泄私愤
![]()
这次出事的董某某,放在国企里算是“优质员工”——名校研究生毕业。
在国际业务部干了三年,手里攥着公司进出口的核心数据,从货单、运输航线到交易金额,全是外人抢着要的机密。
转折点出在2024年,那年部门搞岗位优化,董某某被调到冷门岗位,绩效奖金一下少了一半,在他看来,这不是正常调整,而是领导故意打压。
![]()
网络来源
没人知道,就因为这件事情他心里早就开始“记仇”。
不找领导沟通,不走内部申诉,反而悄悄摸清了公司的信息漏洞——哪些邮件存着核心数据、共享盘权限怎么绕开、审批流程的时间点,全被他记在心里,就等着找机会“报复”。
2025年10月的一个深夜,董某某在宿舍偷偷连了非法VPN,注册了境外邮箱。
![]()
他把公司即将出口的货单、航线、交易金额打包发过去,还在邮件末尾加了句“请仔细检查他们,谢”——说白了,就是想让境外势力给公司找不痛快,让领导难堪。
第一次发完,等了俩月没动静,公司业务照常运转,董某某更气了,觉得“力度不够”,又搜集了更详细的信息,连具体船期、客户联系方式都包含在内,一股脑全发了出去。
他以为用境外邮箱、连VPN就天衣无缝,却不知道从他连VPN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监控盯上了。
![]()
上亿损失怎么来的?
境外势力早就等着这样的“精准投喂”,拿到数据后,立马捏造“走私”证据,直接在公海拦停公司货船,强行登检,还在国际上大肆抹黑。
这一闹,后果彻底失控:货船滞留港口,光违约金就赔了几千万,合作多年的外商怕受牵连,纷纷暂停订单,企业国际信誉一落千丈,后续挽回客户花了大把钱和精力。
![]()
据内部人士估算,这一次,公司实打实砸进去上亿现金流。
那段时间,管理层天天开会救火,公关部连夜写声明,法务部到处找律师,一线员工加班到凌晨——谁都没想到,这一切的源头,竟是同事心里那口没处撒的怨气。
2025年10月8日,国庆后上班第一天,办案人员直接找到董某某。
信息来源:某大型企业员工董某某因对领导心怀不满,为泄私愤,多次向境外人员泄露企业内部敏感信息,导致企业国家利益受损。
![]()
面对证据——非工作时间大量访问敏感数据、用非法VPN连境外网络、向陌生境外邮箱传文件的记录,他彻底傻了眼,反复念叨“我就是想出口气,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可后悔没用了,他的行为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这两项罪名最高能判无期徒刑。
更惨的是他的家庭:原本稳定的生活全乱了,父母得知消息后一病不起,办案人员的话很实在:“工作没了,自由没了,家庭毁了,这代价没人能替他扛。”
![]()
“情绪型泄密”,代价惨痛
董某某的案子不是偶然,国家安全部2025年通报的案例里,不少都是“情绪上头踩红线”。
2025年4月,某军工集团的卫某总被领导批评,心里积满怨气。
![]()
境外间谍一拉拢,他立马动了心,为了泄愤又想赚钱,他偷偷配了领导办公室钥匙,周末潜入偷拍涉密文件。
最后因间谍罪被判无期徒刑,家产全被没收——就因为受不了几句批评,把一辈子搭进去了。
信息来源:10月8日,国安部最新披露:员工为报复领导多次向境外泄密,被国家安全机关干警查获。
![]()
还有劳务派遣人员向某某,考公务员失败后心态失衡,为了换留学机会,主动联系境外机构,把手里的敏感信息全发了过去。
结果没等来留学offer,先等来警察的手铐,直接被按间谍罪起诉。
最高检2024年《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显示,当年起诉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有220人,同比上升三成多。
![]()
这些案例都说明:泄密不一定是为了大钱,可能就是一口怨气、一次失意,但只要碰了红线,代价都一样重。就像央视说的:“不管动机是什么,危害国家安全,必受严惩。”
这案子能惊动央视,核心是给所有国企领导提了醒:保密不是墙上的制度,是日常管理的细节。
董某某能随便导出全套核心数据,说明公司信息分级就是摆设,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不少企业没做核心信息分级,不管高管还是普通员工,想查就能接触敏感数据。
![]()
董某某用VPN、发境外邮件,要是能实时预警,根本不会闹到货船被拦。
现在很多企业的保密措施还停留在“不让用U盘、电脑不联网”的物理隔离层面,员工用手机拍文件、非法传数据,根本没人发现。
企业得搭全流程监控:非工作时间访问敏感数据、用陌生设备连公司网、向境外邮箱传文件,这些异常操作一出现,系统要自动报警甚至阻断,别等出事再查记录,要在风险发生前拦住。
![]()
再加上要是领导提前跟董某某沟通岗位调整的原因,化解他的不满,可能就没后续的事。
很多国企领导只盯业绩,忽略员工情绪——员工受了委屈没人疏导,最后可能用极端方式“出口气”,把公司拖下水。
领导得常找员工聊,尤其是岗位变动、绩效调整时,主动了解想法,别等情绪变成“定时炸弹”才发现,到时候再补救就晚了。
![]()
不光国企员工,普通人也得绷紧保密弦,很多“无心之失”,照样要担责任:
2024年9月,陈某在军用机场附近直播,拍到军机飞行。
有人提醒他“会泄密”,他为了流量,还特意把镜头对准军机,最后因泄露军事秘密被抓,账号被封。
![]()
新入职的小蒋,拍秘密文件发朋友圈炫耀,结果信息泄露,丢了工作,科研人员小李,用网上AI软件处理核心数据,导致数据上传境外服务器,项目暂停、自己被开除。
结语
董某某的案子已移交检察院,等着他的是法律严惩,但这案子留下的问题值得深思:比起抓“内鬼”,筑牢内部防线更重要。
![]()
企业泄密多发,关键是管理有漏洞——权限没管好、监控不到位、员工情绪没人管,这些漏洞不堵,抓了一个董某某,还会有下一个。
真正的安全,从不是事后追责,而是事前不给风险留机会。
企业把权限、监控、员工关怀做到位,个人把保密意识记心里,才不会让“一口怨气”变成“一生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