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位87岁的志愿军老兵颤抖着双手从信封中取出一张照片,照片上的青年眉清目秀,身着整洁军装,目光坚定而温暖,在照片背面的留言中,钢笔字迹遒劲有力:“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留念,战友邱少云,1952.2.19。”这张经历65年风雨的照片揭开了英雄的真容,同时也道出一位年轻战士对战友、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
邱少云是1926年出生的“川娃子”,家乡是一个贫瘠的小山村,他父亲早逝、母亲病弱,他11岁时便带着两个弟弟艰难度日。那时他给地主家推磨、当长工,用瘦小的身躯扛起生活的重担,在苦难中磨练出坚韧的性情。1948年他被国民党军抓壮丁,在黑暗的旧军队中饱受欺凌,经历了等级森严的压迫之后,在他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他渴望一个不再有剥削与压迫的新中国。
1949年,解放军解放西南,邱少云毅然脱离国民党军队,加入人民解放军,在剿匪战斗中他带病参战,毙伤匪徒十余名,展现出革命军人的无畏勇气。他年少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部队便成了他的课堂,当他从“大字不识”到能写家书时,已经成长为一名有信仰、有文化的人民解放军,那时他常对战友说:“我们打仗,是为了让穷苦人不再受欺负。”
![]()
1951年,邱少云随部队入朝作战,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他目睹美军飞机的轰炸将村庄化为废墟,朝鲜儿童的哭喊声深深刺痛着他的心。那一刻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保卫邻邦,更是守护祖国安宁,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他苦练杀敌本领,在严寒中匍匐潜伏,在炮火中冲锋陷阵,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承担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391高地的任务,10月12日中午,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此时500多名战士正潜伏在距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草丛中,有一枚落在邱少云身旁,火焰瞬间吞噬了他的军装和身躯,此时距离他的不远处有一条水沟,翻滚几下即可扑灭火焰,但他知道自己一动就会暴露潜伏部队,导致整个作战计划失败。
![]()
因此他咬紧牙关纹丝不动,他的战友们在远处眼睁睁看着烈火灼烧了整整30分钟,直至化为焦炭。当晚发起冲锋时,志愿军战士们带着满腔的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一举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战后,一系列荣誉都追加在这位年轻的烈士身上,他的壮举感动战友,他的精神成为中国军人纪律性的象征,融入了民族血脉。
邱少云在入党时就已经表达出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决心,他在申请书中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他用生命践行了誓言。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英雄事迹广为人知,但他的真实容貌却成为一个谜,教材中的插图多为艺术家创作,也有一些是根据他的三弟、四弟的容貌所推测描绘,直到2017年,战友陈大权将照片无偿捐赠出来,才填补了这一空白。
![]()
原来邱少云在入朝后进行训练时,他与陈大权曾有一个多月的相处时光,分别时两人互赠照片留念,陈大权不识字便请邱少云在照片背面写下自己的名字,上面“亲爱的”三字表达出他们之间真挚的战友情谊。这张照片被珍藏了65年才被世人所知,在这位老兵的回忆中,世人才了解到烈士的真实形象:“个子比我高,身体壮实,话不多,但训练时总抢最苦的活儿干”,这份珍贵的战友情谊成为真实历史的见证。
照片中的邱少云眉清目秀,发型整齐,左胸口袋别着两支钢笔,显露出战士的斯文与求知欲,背后的繁简混用字迹,印证了那个时代的特点,也让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活。尽管照片的真伪曾引发争议,但家属辨认、战友证言、战场记录及陈大权的照片,共同组成真实确凿的历史证据链,最终确认这是邱少云唯一的存世照片。
![]()
邱少云牺牲时仅26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烈火燃烧之中,而那张被珍藏65年的照片,则承载着战友的情义、历史的重量,更凝结着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敬仰。邱少云的名字或许会被时光模糊,但他用烈火淬炼的精神,早已化作不朽的丰碑,当我们凝视照片中那张清秀的面容与坚定的眼神,便能触摸到一种力量——那是信仰的力量,是跨越生死、永不熄灭的精神之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