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审核仅三个月,东莞银行的IPO审核状态再次从“已受理”变更为“中止”。
9月30日,深交所官网更新东莞银行的IPO信息,显示该行因IPO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过有效期,被中止审查。此次是东莞银行年内第二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被迫中止IPO的审核,与东莞银行一同被中止审核的还有南海农商行。
作为国内首批启动上市程序的地方城商行,从首次递交IPO申请至今,东莞银行的IPO之行屡屡按下暂停键,如今依然停留在审核阶段。
17年长跑期间,东莞银行的经营也遇到新的挑战。去年起,该行一改往年的稳健增长态势,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双双下行。业绩的突然变脸,对于IPO本就艰难的东莞银行而言,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
IPO与自身发展都待突围
进入2025年后,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先后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广东省内只剩东莞银行与南海农商行仍在坚持推进上市工作。
与2019年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的南海农商行相比,2008年便开始申请上市的东莞银行,IPO之路更加曲折。
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后,东莞银行过了4年才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2014年,东莞银行因未完成预披露被终止IPO审查。接着便是2019年再次递交申请材料,获得批复后,该行的IPO又陷入沉寂,直至全面注册制落地。
2023年,东莞银行的IPO申请平移至深交所,此后,该行数次因财务资料更新不及时,陷入“材料过期-审核中止-审核恢复”的循环,一直停滞于审核阶段。即便如此,东莞银行也没有传递出放弃IPO的想法。
在A股市场大门外候场十七载,东莞银行仍执着于IPO,或与该行亟待突破现有经营桎梏,寻求进一步发展有关。
早些年,东莞银行的资产规模始终保持较高的扩张速度,对核心资本形成较大消耗,2015年末,该行的核充率还有11.16%,截至2022年末,便下降到8.56%的低水平。
为了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一方面,东莞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永续债、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另一方面,东莞银行进一步放慢资产扩张脚步,2024年,东莞银行的年内资产增速为6.97%,年内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为3.55%,远低于2023年这两项指标16.81%、14.42%的年内增速,以此来提升核充率。
今年上半年,东莞银行的规模增长继续放缓。截至二季度末,该行总资产为6770.01亿元,较年初仅增长0.63%。但核充率还是出现了下滑,从年初的9.31%下降到9.24%。
若能成功上市,东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将得到直接补充,资本结构与风险抵御能力也会显著优化,进一步为该行的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拓展资产规模奠定基础。但现实却是IPO持续卡关,上市仍遥遥无期。
不仅如此,东莞银行还面临较大的区域竞争压力。作为扎根东莞市的区域性银行,东莞银行在东莞地区的存贷市占率分别只有13.95%、12.83%,市场份额排名依次为第2名、第3名。
如何进一步突围?东莞银行将目光投向香港市场。8月11日,东莞银行旗下香港子行——东莞银行(国际)举办开业典礼,正式对外营业。
从2020年批复同意,到筹备、更名、开业,东莞银行历时五年,终于推动香港子行开业,东莞银行也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注册并设立子行的城商行。
对于东莞银行设立香港子行的大动作,外界认为该举可以提升综合营收与利润,并借助香港的地域优势,发展财富管理、零售等业务,增强该行的竞争力。
但需要被看到的另一面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不仅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本地头部银行,外资银行的分行,还有中国银行(香港)、工银亚洲、建行亚洲、中信银行(国际)等中资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子行,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东莞银行能否凭借香港子行占据一席之地,还是个未知数。
无论是进一步深耕跨境金融服务,还是加强境内外机构协同,都是长期课题。摆在东莞银行面前的当务之急,则是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扭转营收净利润的下行趋势。
业绩下行趋势还在持续
东莞银行此次被中止审核,主要是因为没有及时更新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该行最新一版招股书的经营数据还停留在2024年。
今年上半年,东莞银行的经营状况依然不理想。不仅资产规模增长进一步放缓,营收、净利润也延续了2024年的下行趋势——营收为49.66亿元,同比减少8.02%;归母净利为23.65亿元,同比减少1.46%。
具体分析,营收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利息净收入负增长,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汇兑收益都转正为负。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51亿元,汇兑收益则为-1.48亿元。
利息净收入是东莞银行的营收支柱,上半年为34.03亿元,同比减少5.94%。此前财经野武士曾分析过,东莞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收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市场资金的融入力度,以及存款定期化,共同加重负债端的成本负担。
进入2025年,市场资金融入力度加大仍是主要原因之一。截至二季度末,东莞银行的负债总额为6310.39亿元,较年初增加0.31%;其中,存款总额为4461.79亿元,较年初减少0.28%。存贷款、资产负债四项指标中,存款是上半年唯一出现缩水的指标。
存款缩水,市场融入资金规模则出现增长。同期末,东莞银行的应付债券余额为1160.17亿元,较年初增加3.5%;拆入资金余额为140.45亿元,较年初增长3.22%。
根据2024年报,在东莞银行的计息负债中,应付债券和拆入资金的付息率都远高于存款付息率。去年应付债券付息率为2.59%,拆入资金付息率为3.65%,存款付息率则为2.08%。
尽管东莞银行在持续压降计息负债成本率,但“低息负债缩水,高息负债增加”的负债结构变动,也让该行上半年的利息支付降幅低于利息收入降幅,压缩了利息净收入。该行的负债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的不良率为1.01%,较去年初上升8bps,关注类贷款则从去年年初的1.11%上升到年末的2.09%。
2025年二季度信息披露报告并未公布最新的不良率及贷款关注率,但上半年,东莞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仅6.3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29%。这一下降究竟是基于资产质量的改善,还是为了留存利润而减少计提,外界无从得知。
香港子行是否能创造更多价值,资产质量如何改善,营收与净利润何时重回增长赛道,IPO又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一系列关于成长的问题,都有待东莞银行一一解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