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每日幸运签#
10 月 9 日,东风奕派为与华为联手的 DH 项目公开征集品牌名和 LOGO,明确要求两个字,还给出 “X 境” 的参考范式。再看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深圳引望早就申请了 “宝境”“逸境” 等多个带 “境” 字的商标,东风汽车也注册过 “奕境”“东风奕境”,显然新品牌大概率要从这些名字里选。这已经不是华为合作品牌第一次用 “境” 字了,9 月广汽和华为刚官宣了高端品牌 “启境”,华为汽车的 “境” 系版图正在慢慢成型。
![]()
现在华为一边靠鸿蒙智行打市场,另一边通过引望跟车企深度合作。鸿蒙智行已经走在了前面,国庆 8 天大定超 4.85 万辆,9 月交付 5 万多辆,累计快到 95 万辆了,市场认可度很明确。而引望是从华为车 BU 剥离出来的,专门做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徐直军说它要做开放平台,帮车企 “造好车、造‘好车’”,不直接造车,靠技术赋能合作伙伴。
东风和华为的 DH 项目就是引望这条线的重要一步。这个项目今年 1 月就启动了,4 月专门成立了成都公司负责生产,现在还在招 50 多个岗位,从营销到用户增长都覆盖了,首款高端全尺寸 SUV2026 年就要推出。跟别的合作不一样,他们搞 “四个联合”,从定义、开发到营销全链条一起干,团队都凑一块办公,新华网 9 月还报道过双方揭牌联合创新实验室,要在智能驾驶、AI 应用这些方面攻坚,可见合作深度不一般。更巧的是,征名当天,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刚给华为付完买引望 10% 股权的全款,115 亿的交易落地,引望的独立运营又稳了一步。
华为这么布局,根本原因是看明白了现在的车市逻辑。智能电动车时代,光靠车企自己搞技术太慢,光靠科技公司单打独斗也造不好车。鸿蒙智行走的是快速落地、打响名气的路子,用现成的成功证明华为的技术能卖得好。引望这条线则是放长线,通过跟东风、广汽这些大车企深度绑定,把自己的智驾、座舱技术变成行业基础设施,徐直军说要跟车企风险共担、价值分享,这样能更快把技术铺开,还能避免跟合作伙伴产生直接竞争。而且用 “境” 字统一命名,能形成品牌联想,让消费者一看到带 “境” 字的车,就知道背后有华为的技术,降低认知成本。
对此,有人说 “‘启境’刚出来,又要整个新‘境’,华为这是要把高端智能车的招牌统一起来啊,以后买车看‘境’字就知道有华为技术”。也有关注技术的网友讲 “‘四个联合’比单纯买技术靠谱,车企懂造车,华为懂智能,凑一起才有可能出好车”。还有人拿鸿蒙智行做对比 “鸿蒙智行卖得火,说明华为的东西接地气,现在引望跟车企深合作,是想把高端市场也拿下来”。不过也有疑问 “品牌名这么像,会不会让人搞混?”,但有人认为, “广汽‘启境’、东风这个可能叫‘奕境’,定位不一样,反而能形成矩阵”。
华为的双线布局是 “两条腿走路”,鸿蒙智行负责 “攻城略地”,用销量证明商业模式可行;引望负责 “筑巢引凤”,通过深度合作把技术生态建起来。徐直军强调引望要独立运营,不能总靠华为,引入车企股东也是这个意思,这样能让更多车企放心合作。
现在车企都缺智能技术,华为用这种方式既输出了技术,又没抢车企的饭碗,反而帮他们提升竞争力,是双赢。对比理想 i6 靠性价比成爆款的路子,华为走的是生态路线,前者是单点突破,后者是想重构行业合作模式。
其实不管是鸿蒙智行的热销,还是引望的 “境” 系布局,核心都是抓住了智能汽车时代的本质:技术和制造必须深度融合。消费者要的是好用、靠谱的车,车企要的是能落地的技术,华为刚好在中间搭了桥。东风这个新品牌征名只是个信号,接下来随着更多 “境” 系车型落地,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分量只会越来越重。这种不抢风头、跟车企抱团的玩法,可能比自己下场造车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