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许褚、张辽、徐晃三位虎将联手,能不能合围那位单骑救主、千里走单骑的赵云?张郃心里清楚,曹操看破不说破。都是经历里摸爬滚打过的人,一旦开战就见分晓。
当年赤壁一败,曹操急着逃回北方,却没想到诸葛亮早算准了撤退路线。一路上遭遇赵云、张飞、关羽三人截击。面对赵云的阻击,曹操身边可用的猛将寥寥,只好让张郃和徐晃前去迎战。张郃那回合和赵云打得三十余合,才肯罢手,可也伤得不轻。原文并没明说他究竟如何退场,却在之后几年都没露面——直到铜雀台比武,他才现身。
那么张郃这几年到底跑哪去了?他又没畏敌不战,更没被撤换,只能说明他真的受了重伤。究竟是谁打的?只有一个答案:赵云。也就是说,哪怕是张郃加上徐晃,双雄合力,也难敌赵云一人。
而此时,曹操又遇上张飞的截击,许褚、张辽赶到。曹操当即让这三员猛将合围张飞,想让张飞尝尝合围之痛。结果如何?原文只一句话带过:“回顾众将多已带伤。”也就是说,许褚、张辽、徐晃三人围攻张飞,并没有拿下优势,反倒吃了亏。大家都带着伤,战力大减。
![]()
究其原因,张飞虽说武力不及赵云,却也强悍过人。许褚、张辽、徐晃这三人各自都擅长弓马或短兵相接,可三人合起手来,却始终攻不破张飞的铁臂和闷棍。更别提分身无术,一个死背着,另两个也难解围。
有趣的是,张郃对张飞的态度与对赵云的态度截然不同。他最初也看不起赵云,自信能与徐晃联手击败他,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还重伤退场。可在汉水之战再遇赵云,张郃连出手都不敢,看来心中阴影极深。可他面对张飞就没那么怵,甚至大言要取其首级,可最后交手,却也只能苦撑五十余合,才全身而退。
事实上,从张飞和赵云各自的对手情况就能看出端倪。对邢道荣,张飞费了好几个回合才胜,赵云一出手单刀一斩,回合寥寥;对张任,张飞几度被围,差点身亡,赵云却只需撕开一条缝,便救下性命,杀散敌军。两者武功高下立现。
![]()
可许褚、张辽、徐晃三人联手对付张飞都没拿到牢靠胜势,这就等于给出答案:对付更厉害的赵云,他们更拿不下。好比三条凶悍的狼,去猎那头独行的猛虎,纵使气势压人,也难逃反扑。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回顾曹操当年在江陵折返,诸将多已带伤,也就证明了他们几场恶战之后的体力和精气都受损。要知道,一个武将出战前都要养精蓄锐,一旦连场鏖战,哪怕是许褚、张辽这样号称虎痴的猛将,也会陷入拉锯。到了张飞面前,还能打个平手就算走运。
那么再给他们加上徐晃,这样三合一的阵容,能否扭转乾坤?问题来了:如果换成赵云来,三人同样带伤,对阵一个元气未损的赵云,战绩会如何?答案几乎不言自明。张郃都因伤避战,许褚、张辽、徐晃更没底气。
![]()
曹操心里明白,却不好明言。张郃沉默,是怕说出真相显得自惭形秽;曹操不语,是怕摊开来说,就没人敢当他的先锋了。多年的征战,让他们都心知肚明:赵云单挑绝非浪得虚名,他的枪法神妙,身法飘逸;更关键的,他心理素质过人,若陷三人围困,反倒能以一敌众。
如此看来,许褚、张辽、徐晃联手,对赵云绝无胜算。张飞都守住阵脚,三将落得各自带伤,何况面对更胜一筹的赵云?结局很可能如同张郃一般——重伤退却,心存余悸。
围观这一幕,不免让人唏嘘:历经千军万马,比拼的不只是武功,还有谋略与心理。许褚、张辽、徐晃这些猛将各有所长,却难以弥补在合击时的配合与预判。赵云向来擅长打乱阵脚,声东击西,直捣黄龙,遇到纷乱局面更能发威。
![]()
所以,若真让三虎将围攻赵云,恐怕只会重蹈当年他们合围张飞的覆辙:众将多已带伤,难以取胜。张郃当年因为赵云一人受重伤,他这辈子都忘不了;曹操更不会让爱将再尝同样的苦果。到头来,还不如一对一,一场硬碰硬,能更好地定胜负。
从葫芦口之战、汉水之战到汉中之战,诸将厮杀,无不是强者较量。可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那一招“一声长啸起,万马来相随”的气势,以及胸中那股不惧生死的定力。纵使三虎铁骑来袭,若遇到必中一死、舍我其谁的赵云,也只能止步。
那么,他们三人联手,能否拿下赵云?看来答案已然清晰:不可能。兵书有云,单骑可破万军合围,难者易,易者反难,赵云的武勇与谋略,已被历史证明。张郃沉默,曹操不语,剩下的只有战场上那声长枪撞破天际的呐喊与咆哮。
参考资料:[罗贯中《三国演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