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0 日,一则 “宗馥莉辞任娃哈哈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 的消息,瞬间引发全网震动。
要知道,她在 2024 年 8 月 29 日才正式接过娃哈哈的 “舵盘”,满打满算掌权仅 1 年 14 天;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辞职早在 9 月 12 日就已通过股东会与董事会流程,等公开时已成定局,留下一片错愕。
事实上,宗馥莉任内的改革成效本十分亮眼:2024 年娃哈哈饮料净收入劲增 53%,创下品牌历史最高增速;2025 年一季度增速仍稳稳超过 30%,就连传统优势赛道的市场份额也未出现下滑。但亮眼业绩未能掩盖娃哈哈根深蒂固的困局,真正绊住她的,是三道绕不开的 “死结”。
第一道是商标控制权僵局。“娃哈哈” 商标归属集团所有,每一次使用都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而此前宗馥莉在运营中,曾将娃哈哈的资源向自己控股的宏胜集团导流,却未支付相应商标使用费,这一操作直接触碰了其他股东的核心利益,矛盾逐渐激化。
第二道是家族内斗的纠缠。她与宗庆后非婚生子女围绕 21 亿美元离岸信托的争夺从未停歇,2025 年 8 月香港高等法院已对相关资产实施冻结,9 月她的上诉又被驳回,一场官司缠身难解难分,极大消耗了精力。
第三道是股权结构的先天弱势。娃哈哈最大股东是持股 46% 的国资,宗馥莉一方仅持有 29.4% 股份;此外还有 24.6% 的职工持股会,因历史遗留纠纷始终难以掌控 —— 股权分散导致她推动任何改革都处处受限,难以放开手脚。
不过鲜少有人注意到,在辞职前,宗馥莉早已为 “另起炉灶” 埋下关键伏笔:2025 年 2 月至 5 月,宏胜集团密集申请了几十个 “娃小宗” 商标,覆盖啤酒、饮料、零食等多个品类,内部文件甚至明确提及 “2026 销售年正式推出新品牌”;进入 9 月后,多地娃哈哈关联公司更是悄然完成更名,归入 “宏胜系” 旗下。
要知道,宏胜集团本就是宗馥莉 2003 年就独立管理的 “嫡系部队”,从生产、物流到原料供应,全产业链资源都牢牢攥在她手中。如此看来,这次辞职绝非 “退出”,而是宗馥莉带着自己的核心底牌,选择与娃哈哈的旧格局正面 “硬刚” 的新起点。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