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哔哩哔哩(ID:bilibiliwx)
让一群16岁的高中生,写下他们的悼词,作为一堂语文课。
作文题不布置“最崇拜的人”,转而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写他们最亲近的人。
在课堂上讲BE美学、分析流行歌曲歌词、解析网络文学、改编课文结局……
这些跟大家记忆中的语文课大相径庭的课堂,只是UP主@教书琐记 的一小部分课堂创意。
教书琐记的本名叫朱林鹏,是一位浙江县城里的高中语文老师,他原本只是想在B站记录自己的讲课,没想到一下成为了“别人家的老师”。
![]()
朱老师与学生合影
在朱林鹏的评论区里,最多的是高中生的留言——
“急,如何让我的语文老师不经意间看到!”
还有很多高中时在语文课上补觉的成年人,在评论区里留下洋洋洒洒的小作文。不仅写给朱林鹏,也写给高中时留下遗憾的自己——
![]()
一堂人人都上过都学过的语文课,为何如此有魅力?
朱林鹏给出的答案是: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2022年,朱林鹏教书的第7年。当他在课堂上向学生坦言:“其实我不喜欢课本要求背诵的那一段《荷塘月色》的比喻,反而更被前三段溢出的自由感触动”时,心里那个压了许久的结,终于被完全解开了。
![]()
为了让学生读懂这份共鸣,朱林鹏举了两个生活中的瞬间和一首歌:
中年人下班后在熄火的车里静坐的半小时;学生们周末来临前的那个夜晚;还有李健唱的《十点半的地铁》,那句 “十点半的地铁 / 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 / 温热的风 / 终于能轻轻地静静地吹”。
在这些时刻,他们是最自由、最轻松的,可以不被各种各样的焦虑打扰。
他讲到,对朱自清来说,文中前三段的荷塘,何尝不是这样的地方?那不是单纯的一池荷花,是他的‘车载空间’,是他的‘周末前夜’,是能让灵魂轻轻歇脚的角落。
“重要的从不是荷塘本身,而是藏在景致背后的、无人叨扰的自由心境。”

其实朱林鹏所讲的这一段,并不是常规的考点,而是他自己对文章和生活的理解。
此前,朱林鹏还是会在“正确”和“真实”之间有所犹豫,以《荷塘月色》为例,一方面按照课本要求,他应该夸赞第四段对于荷塘的比喻,另一方面,他觉得比喻远不如前三段打动人。
硬着头皮讲课时,他总觉得别扭,坦诚告诉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真实感受,朱林鹏感到坦然。
不过在这些分享之外,他也会告诉学生,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要考的,如果在考试时遇到,什么样的回答才能拿高分。
![]()
朱林鹏刚工作时
这样的教学风格是朱林鹏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朱林鹏也忐忑过。他就读于一所师范大学,他去实习时,有资深老师叮嘱他“教书的第一个月不能笑,要保持权威”。但真是如此吗?朱林鹏持怀疑态度。
回想十年前,他第一次正式上课的时候,他没有讲课文,而选择跟学生们分享什么是语文,但台下的学生却反响平平,一节课下来,他汗湿了衣服。
沮丧的他回去反思了很久:“理论是灰色的,不往里添加具体生动的案例,你的语音语调再怎么抑扬顿挫,也改变不了学生冷漠的听课状态。”
他忽然想起自己大学时的课堂:老师们讲文本总爱旁征博引,那些细致的解读让他满心兴奋与期待,每当疑惑解开,对老师的敬佩便多一分。这份记忆,至今清晰。
于是在第二节课时,他开始加入更贴近生活的案例。再后来,他干脆把语文课一分为二,一半讲解应试技巧,一半尝试不同形态的语文课。
春分时,他会带同学们去操场玩飞花令;AI热潮来临,他让同学们用AI做一首歌;恰逢余光中过世,就用一节课回溯诗人的一生;而古文的“赋比兴”讲起来太枯燥,他干脆用同学们都熟悉的周杰伦《青花瓷》歌词进行讲解……
![]()
朱林鹏带同学们到室外上课
这样的尝试得到了很多学生的正向反馈。
有些是即时的,比如课上同学都很踊跃与积极;有些是短期的,比如爱上语文课的同学越来越多,班级成绩也越来越高;
而有些则回响得更慢一些,一些内敛的同学会在毕业后才在回忆录里写下,他们会牢记一生的语文课堂瞬间;
有些则是更加长远的——不少学生选择了师范专业,他们跟朱林鹏说,梦想成为朱老师这样的老师。
正向反馈越来越多,而关于刚入职时“老师要不要笑”的疑问,朱林鹏很快就有了答案:
重要的并不是形式与技巧,课讲得好、真诚地对待课堂与学生,才会获得真正的尊重。
今年是朱林鹏教语文的第10年,回头看,朱林鹏觉得“做老师是一件既幸福又辛苦的事,如果一定要说的话,还是幸福更多”。
在朱林鹏和他现在教的学生一样大的时候,就决定好了自己要当一个老师,“高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白纸,让大家写自己十年后要做什么,我写的就是老师”。
朱林鹏的初高中在极为严格的考学氛围中度过,而当时他的两位语文老师十分温和博学,让他在窒息的考学压力中得以喘息,他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照亮别人的光。
![]()
同学向朱林鹏颁发“最受欢迎老师”奖
但对于这个职业,朱林鹏也曾有过一些焦虑。
在高考前,他和同学的一次闲聊中,他说对方很善于表达,适合当老师,对方却回答道:“老师要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早晚自习,一届一届带学生,入职就能看到退休,她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朱林鹏对这个评价感到震惊,虽然他还是坚定地成为了老师,但他总会时不时的想起这个回答。
在带到自己第二届的学生时,他感到教学内容开始有重复,那句话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朱林鹏的念头里,于是他决定,“以后每届都要尝试做一些新的事情”,粘贴诗、对话高考前的自己等活动就是当时创造出来的。
![]()
朱老师在室外上课
朱林鹏一直以来都有记录的习惯,他会拍摄同学们的班会、课堂活动、高考前备考的样子,剪成视频给同学们留恋。为了方便同学们转发,他在同学们的推荐下,把记录都上传到了B站。
通常这些视频都只有自己的学生会去看,但有一期他带着同学玩Switch的班会的记录,得到了网友们的高赞。
朱林鹏因此收到了B站1800元的奖励,他把奖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给同学们买了奖品,而另一半捐给了资助贫困地区的免费午餐计划。

朱老师用B站奖励给学生买了奖品
但他没有预料到两件事情,一是当他说出捐给免费午餐计划时,同学们自发鼓起了掌;二是他将这个日常视频发到B站后,一下就有了上百万的观看量,还涨了一万粉丝。
那是他教书的第7年,他笑称职业也有“七年之痒”,这次涨粉恰逢职业的倦怠期,于是他尝试把镜头转向自己。
![]()
怕网友们觉得无聊,一开始朱林鹏只把课里面最有趣的3、4分钟的内容挑出来分享。
但当他讲到《登泰山记》这篇大家不太熟悉也看上去较为枯燥的课文时,为了内容的完整性,思量再三,他第一次更新了一则接近14分钟的视频。
他本以为会没有人看,没想到这条视频竟然得到了2万多赞和1.2万收藏,远超当时他的其他内容。

《登泰山记》课堂实录
这件事给了朱林鹏极大的信心,他开始更新内容更完整的中长视频。
这个过程中,乏味的重复感也在逐渐消失。送走第三届学生,如今朱林鹏马上开始要带第四届学生,对于“望得到头”这个问题,他已经非常肯定:绝不会。
除了记录和获得反馈之外,如今朱林鹏还找到了做UP主的更多意义——
他的一些学生如今进入了师范大学,他希望能给到他们一些参考和借鉴,而之前也有很多的同行会在朱林鹏的评论区留言对他进行感谢,他也希望自己能给他们一种做语文老师的可能性。

UP主@教语文的萱萱萱WW ,在朱林鹏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也许在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朱林鹏的行列,他们评论区里那些立志成为老师的人长大走入课堂时,课堂上会有更多真诚的讨论、对文字真正的感悟。
那时再回望,“乏味”二字,恐怕已经只是旧日课堂的遥远注脚了。
文章来源:本文由【哔哩哔哩】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ID:bilibiliwx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