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告示一字一句写在德国博物馆的墙上、韩国餐厅的门口、英国商场的玻璃窗上。
但你认真看,会发现这些标语只写中文,不写其他语言,不是文明提醒,而是直白的拒绝。
中国游客出国旅游,花钱不少,受气不少,花钱受气的事,还能忍多久?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文标语与高消费反差
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常会在异国他乡的公共空间撞见熟悉的中文告示。
它们不像机场、免税店的友好指引,反倒多了几分刺眼的针对性:
有的藏在景区步道旁,有的贴在商铺玻璃上,甚至挂在公厕显眼位置。
![]()
且大多只印中文,不见当地语言或通用英文。
内容也多是“禁止”“请勿”类的警示,而非文明提醒,更像是直白的排斥。
![]()
德国特里尔市的景区便是典型,当地禁烟禁食的标识只有简单图案搭配中文,连德语都没有。
柏林博物馆岛更过分,“请勿触摸展品”“禁止用闪光灯拍照”这些提示,中文字体比德语、英文大了整整3倍,老远就能看见。
![]()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周边的商铺更直接,有的贴着“禁止讲价”,有的干脆写“本店不接待中国游客”。
不仅欧洲国家存在这类针对性中文标语,亚洲这边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
韩国济州岛的公厕门口,只挂着中文的“禁止随地大小便”,韩语都省了。
首尔明洞有几家餐厅直接贴“中国人禁止入内”。
![]()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中国游客反映入境时被要求挂黄色标识牌,挂在脖子上跟游街示众似的。
日本东京曾有家中餐馆门口贴“禁止中国人入内”,被质疑后店主还嘴硬说中国人“很恶心”,最后东京法务局介入才撤下标语。
![]()
泰国的情况最让人看不懂。
大家都知道,泰国旅游业很大程度上靠中国游客支撑。
可有些店铺一边赚着中国人的钱,一边挂“不接待中国游客”的牌子。
景区里“禁止随地大小便”的中文标语,连泰文、英文对照都没有。
![]()
可实际上,中国游客给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收益。
2019年出境游的中国人达到1.5亿人次,消费了1300亿美元。
韩国明洞30%的营收、英国大英博物馆周边商铺四成的消费都来自中国游客。
一边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一边是针对性的中文标语,这种反差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
标语背后多原因
面对这种“高消费却受冷遇”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因素。
不得不承认,确实有少数中国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
这些行为被放大后,让整个群体背了锅。
![]()
比如在国外自助餐厅,有的游客看见“不限量”就拼命拿,最后吃不完剩一大桌。
还有人在公共场合剪指甲、剔牙、打嗝。
这些在国内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在讲究礼仪的西方国家,确实不太合适。
![]()
除了这些日常礼仪上的疏忽,更有少数游客的行为直接破坏了当地规则,造成了恶劣影响。
2013年,有个初中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到此一游”,照片传回国内后引起轩然大波。
2016年,两个中国游客在悉尼皇家园林里随地小便,警察劝阻还不听,最后被当场拘捕。
![]()
不过,我们也得客观看待。
毕竟中国游客基数大,就算不文明行为比例很低,绝对人数看起来也不少,容易被当成“群体特征”。
但欧洲旅游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游客的投诉率是全球最低的之一,大部分人都很守规矩。
![]()
不光有游客自身和基数的因素,国外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也让中国游客的形象雪上加霜。
英国有个叫Bibury的村子,风景优美游客众多,难免有不文明现象。
可当地媒体专门拍亚裔游客翻围墙、踩草坪的照片,然后说是中国游客坐大巴来导致秩序混乱。
![]()
更离谱的是,韩国游客在泰国景点打架,事后谎称自己是中国人。
媒体不核实就报道,让咱们平白无故背黑锅。
此外,旅游行业自身的“懒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
全球跨文化旅游冲突中,60%都是因为缺乏文化引导。
很多航空公司、旅行社只管把人送到目的地,根本不告诉游客当地的规矩。
比如欧洲不兴讨价还价,日本排队不能插队。
等出了问题,商家图省事就贴个中文标语,结果反而激化了矛盾。
![]()
多面行动破困局
找到问题根源后,光抱怨没用,这些年从国家到普通游客,都在努力改变现状。
国家层面早就开始重视了,2006年就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告诉大家出国该注意什么。
![]()
2015年建立了旅游“黑名单”制度,在国外扰乱秩序、破坏生态的,记录会保存1到10年,还可能影响下次出境。
2025年五一前,文旅部还专门提醒大家出国要尊重当地礼仪,别浪费食物。
![]()
除了国家层面的制度引导,一线的导游们也在积极发挥作用,帮游客规避文化冲突。
比如去日本泡温泉得先洗澡,去欧洲博物馆不能摸展品,去韩国别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路上看到游客有不当行为,也会及时提醒。
![]()
导游的引导很重要,普通游客自身的改变也同样重要,很多人都在主动适应外国的文化和规则。
年轻人出国前都会查“目的地攻略”,了解当地禁忌。
有的还会准备中国结、剪纸这些小礼物,跟当地人交流时送出去。
有人在日本退民宿,不仅把房间打扫干净,还按照当地要求把垃圾分好类。
![]()
韩国有次球赛结束后,近万名中国球迷留下来把看台上的垃圾都收拾干净,当地媒体都报道了,说“没想到中国球迷这么有素质”。
在主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中国游客面对不公平的歧视行为不再忍气吞声,而是用合理的方式维权。
![]()
有人在韩国遇到强制挂黄色标识牌,直接找中国领事馆反映。
看到“不接待中国游客”的店铺,会在旅游平台上提醒其他人别去。
慢慢地,很多商家发现少了中国游客,生意根本做不下去,开始主动调整做法。
![]()
德国柏林博物馆不再只贴中文警示,而是印了多语言的文明手册。
意大利威尼斯专门配了“文化解说员”,游客有不懂的习惯问题随时能问。
泰国很多景区撤下了“不接待中国游客”的牌子,还加了中文服务台,就是想把中国游客请回来。
![]()
说到底,中文标语问题反映的是不同文化碰撞时产生的摩擦。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双方互相理解和尊重。
![]()
现在中国已经和26个国家互免签证,还有75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出国旅游越来越方便。
希望有一天,国外不再需要专门用中文贴警示标语,中国游客也能自觉遵守当地规矩。
![]()
结语
旅游的意义在于看世界、交朋友,而不是制造矛盾。当大家都能互相尊重、理解对方,才能真正享受跨文化旅行的乐趣。
![]()
参考文献:
1.章丘融媒:《泰国大量水果腐烂,因为摊上的中文标语,中国游客:自己留着吧》2025-10-05
2.极目新闻:《“韩国人装中国人在泰国打架!”泰国警方确认:涉事4人均为韩国籍游客》2025-07-2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