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
“好水产好酒,产值破40亿元。”据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全县黄酒年产量已突破12万吨,综合产值达42亿元,直接带动两万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成为富民强县“第一杯”。
常言道:“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酒。”在酿造黄酒的过程中,水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处青峰地质大断裂带的房县,地下矿泉水富足,水质清冽,富含锶、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酿出的黄酒风味独特。
“如果在别处用我们的原材料和工艺做酒,酿出的虽然也叫黄酒,但味道大有不同。”房县城关镇三海村的邓平说:“只有用上等糯米和优质小曲,再配上当地天然泉水,用纯手工酿制的黄酒,才是正宗的房县黄酒。”
小小黄酒何以酿出大产业?房县给出的答案是:政策、科技、物流、文旅、主体“五箭齐发”。
政策精准滴灌。县财政每年设立1400万元专项资金,出台“黄六条”“黄七条”,对制定国标企业最高奖50万元;5000万元产业基金撬动技改,SC认证设备补贴30%;县长挂帅“链长”,月调度、季考核,人才安家最高补8万元。
科技赋能品质。房县与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共建实验室,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技术将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到18个月;18项关键指标全程溯源,糯稻标准化种植率超90%;智能温控发酵、自动灌装让产能提升20%。
物流降本提速。建成“1+20+281”三级物流网,时效提升30%、成本下降10%,年省运费近千万元;联合邮政推出“8元寄全国”服务,冷链专线周发5000斤,北京、上海、广州品鉴中心同步落地;直播电商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
文旅融合添香。依托《诗经》IP,开发“关雎”“蒹葭”等28类文创黄酒;连续举办黄酒文化节,2024年文旅活动创收1.2亿元;土城黄酒村、三海黄酒小镇年吸客50万人次,“黄酒+康养”温泉度假村成为新打卡地。
主体雁阵齐飞。庐陵王、忠和两家龙头建成万吨级生产线;产业联盟把近200家小作坊纳入“中央厨房”统一管理,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作坊铺天盖地”;1万亩高标准糯稻基地每亩补贴500元,2026年将扩至两万亩。
房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锚定“百亿产业、百年品牌”目标,持续放大黄酒对县域经济的乘数效应,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房县味道”。(中环报通讯员叶相成 胡蝶 杨松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