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期间,在中国汽车城市攀爬赛宣恩站现场,一辆车身标注“212”的越野车在爬坡时突然翻车。
事故发生后,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车辆前机舱盖与A柱明显变形,引起舆论热议,不少媒体和网友将其误认成北汽212等车型,北汽集团声明澄清,涉事车企北京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北汽制造”)归属山东魏桥旗下。
目前,虽然涉事品牌方还未作任何回应,但此番因为一次“翻车”,竟引出来两家北汽……
![]()
一次“翻车”牵出两家北汽
近日,一辆212越野车在攀爬赛中翻车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画面中,车辆侧翻后A柱严重变形,引来网友“翻车不可怕,A柱不该‘塌’”的质疑。
事故发生在中国汽车城市攀爬赛宣恩站。由于车身醒目的“212”标识,许多网友和媒体误将其认作北汽集团旗下产品,并将矛头指向了北汽集团。
面对发酵的舆情,北汽集团紧急发布《澄清声明》,明确表示涉事212汽车为北汽制造于2024年推出的车型,与北汽集团及旗下品牌北京越野无关;北汽制造属于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汽集团无任何股权或产权关系。
![]()
外界之所以把矛头指向北汽,说到底还是“212”这个标签太深入人心。作为诞生近60年的经典标识,北汽212早已是中国硬派越野的代名词。这种“经典滤镜”让大家下意识觉得,所有叫“212”的越野车,都是北汽生产。
魏桥集团系实控人
制造厂位于青岛
要搞懂这次乌龙,就得先说说“212”和北汽的渊源。
上世纪60年代,为满足军事需要,北汽成功研制推出BJ212越野车。随后几十年里,BJ212不仅成为军队的标配,同时也是不少单位的公务用车,总产量超200万辆,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北京汽车制造厂因此名声大噪,“212”几乎成为北汽的代名词。也就是此刻,212与北汽挂上了等号。
如今,人们口中的“北汽”,通常指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即北汽集团,旗下拥有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福田、北京越野等多个知名板块。
但在2015年,北汽集团转让了其所持有的北汽制造股权,从法律层面彻底解除了与北汽制造的关系。2020年5月,山东富路集团通过青岛富路收购了北汽制造,实现控股,并将总部迁至青岛。
![]()
图片来源:北京汽车制造厂官网
2023年2月,魏桥集团通过收购控股股东富路集团71%的股权,进一步控股了位于莱西市的北汽制造。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极石汽车的制造厂。
至此,北汽制造已转变为一家山东民营企业,无论在企业还是产品层面,都与北汽集团再无关联。
尽管股权早已明确切割,但由于北汽集团在股权转让时仍允许北汽制造继续使用“北汽”及“北京汽车”等商标,导致此后品牌混淆问题时常出现。这种“品牌分家但型号保留”的情况,在汽车圈其实并不少见。
比如曾经的“红旗”和“奔腾”,早期也存在类似的关联,后来逐渐独立发展。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面对复杂的股权关系,往往只能靠“型号”“品牌名”等进行简单判断,这就很容易出现像此次“错怪北汽”这样的乌龙事件。
北汽制造与青岛造车
抛开品牌归属的争议,这起事件还需要关注的,是北汽制造对青岛汽车产业的定位和价值。
去年印发的《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青岛曾提出“到2025年,力争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的目标。
作为青岛千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前7个月,青岛全市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0.2%,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66个百分点。
北汽制造在青岛汽车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品体系中,锐胜王牌MPV、全新212越野车、极石01等车型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5年,锐胜王牌MPV更是成功登顶兼用车型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北汽制造董事长陆付军曾表示,“复兴212品牌,也是复兴我们这些参与者的梦想和情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