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说,李世民战功赫赫,太子李建成是个草包,真相恰恰相反。
622年,李世民两次无法平定的山东叛乱,李建成一战功成。
626年7月2日那天早晨,如果李建成没有死在玄武门,大唐的天下会是另一个样子。
——《壹》——
被刻意抹去的军事天才
617年6月初五,太原城外,两支队伍准备出发,李渊把长子李建成叫到跟前,只给了三天的军粮,西河郡,隋朝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
![]()
郡丞高德儒是隋炀帝的死忠。
这个人多次向朝廷表忠心,发誓要挡住李渊南下的路,三天粮食,意味着什么?速战速决,拿不下来,就饿死在路上,李建成接下了这个任务。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磨刀霍霍,而是立下军法。
这支临时招募的义军,没经过训练,李建成知道,乱兵打不了仗,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路边的瓜果蔬菜,不买不准吃。
有人偷了,赔钱,不追究人,百姓送来的酒肉,一律不收。
有士兵问为什么,李建成说:"此隋法也,吾不敢。"这话听起来客气,实际上在告诉所有人: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来救百姓的。
到了西河城下,李建成没有强攻,而是亲自走到城门前喊话。
城里的百姓听到动静,纷纷打开城门,只有高德儒还在负隅顽抗,关键时刻,郡司法书佐朱知瑾做了个决定,他从城墙上放下绳子。
把李建成的兵马引进城里,生擒了高德儒。
当晚,高德儒人头落地,其他投降的人,全部赦免,往返九天,西河平定,李渊听到消息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
![]()
这是617年6月14日,李建成28岁。
第一次领兵打仗,就打出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但《旧唐书》《新唐书》里,这段记载被改得面目全非,后世读史书的人。
只记得李世民如何如何,没人记得李建成9天平西河。
——《贰》——
谁才是开国第一功臣
617年7月,李渊的军队遭遇暴雨,连续下了好几天,粮草被淋湿,士兵冻得发抖,刘文静出使突厥还没回来,有流言说突厥和刘武周联合,要攻打太原。
![]()
军中开始有人动摇,李渊召集儿子们商议,想撤回太原。
李建成站出来,一句一句分析给父亲听:霍邑守将宋老生,出身寒微,有勇无谋,他以前能平定盗贼,靠的是运气,现在雨停了,我们可以引他出城决战。
宋老生这种人,经不起激,只要他离开城墙,必败无疑。
至于太原,刘武周兵力有限,就算突厥真的南下,我们已经派人防守,现在退兵,前功尽弃,李渊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听了李建成的话,继续南下。
果然,宋老生中计,被李建成和李世民联手击败。
这是617年9月的事,但关键不在这里,真正的关键,在617年11月9日,那天天还没亮,长安城外,唐军已经包围了好几天。
李渊把军队分成两路:李建成负责东面和南面,李世民负责西面和北面。
景风门外,喊杀声震天,李建成的部将,军头雷永吉率先登城,守城的隋军一看大势已去,扔下武器就跑,雷永吉打开城门,唐军如潮水般涌入长安。
![]()
这是有明确记载的,《旧唐书》《资治通鉴》都写了:雷永吉先登而入。
李建成,立下了攻克长安的首功,618年5月,李渊称帝,他立李建成为太子,不是因为嫡长子的名分,而是因为功劳。
唐史专家黄永年后来研究发现:从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李建成的功劳不少于李世民。
但历史书不是这么写的,622年6月,刘黑闼又反了,这个人原本是窦建德的部将,621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俘虏了他,刘黑闼逃到突厥,积蓄力量。
现在他带着突厥兵马卷土重来,半年时间就收复了河北全境。
——《叁》——
那个让李世民两次失败的男人
李渊派李世民去平叛,打了几个月,刘黑闼跑了,622年2月,刘黑闼又起兵,李世民再次出征,又是几个月,刘黑闼又跑了。
![]()
李世民打不死刘黑闼,这时候,太子府的魏征和王珪找到李建成。
两个人说了实话:秦王功盖天下,殿下你只是因为年长才当太子,没有大的战功,现在刘黑闼兵力不足,粮草匮乏,正是立功的好机会。
李建成明白他们的意思,太子之位,需要军功来巩固。
他向李渊请战,李渊同意了,还下令:"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都听太子指挥。"622年12月,李建成率军抵达山东。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追杀刘黑闼,而是派人招抚。
李建成告诉那些投降的士兵:你们不是叛军,你们只是想活命,现在投降,既往不咎,刘黑闼手下的将领,一个接一个投降。
最后,刘黑闼被李建成擒获,当场斩首。
山东平定,李世民两次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李建成一战功成,这不是偶然,李建成用的不是武力征服,而是政治手腕。
![]()
他知道,山东百姓不是真心跟着刘黑闼造反,而是活不下去了。
给他们一条活路,战争就结束了,这一年,李建成33岁,但《旧唐书》里,这段功绩被一笔带过,后世读史书的人,只记得李世民东征西讨,没人记得李建成平定山东。
626年6月3日深夜,李世民给李渊上了一份密奏:"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
李渊看完,愣住了,他知道儿子们之间有矛盾,但没想到会闹到这个地步,李渊当晚回复:明天早上当面对质,你早点来,消息传到东宫。
李元吉慌了,对李建成说:"哥,咱们别去了。在宫里集结兵马,看看形势再说。"
李建成摇头:"已经派人严加防备了,咱们应该入朝,当面把事情说清楚。"这句话,后来被写进了《资治通鉴》。
——《肆》——
玄武门那天早晨发生了什么
626年7月2日,天刚蒙蒙亮,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马入宫,两个人经过玄武门,什么异常都没发现,守门的常何,原本是李建成的亲信。
![]()
李建成不知道,常何已经被李世民收买。
走到临湖殿附近,李建成突然勒住马,对李元吉说:"不对劲。"话音未落,后面传来喊杀声,李世民全副武装,带着伏兵冲出来。
李元吉转身,张弓搭箭对准李世民。
射了三次,箭都拉不满,一次都没射中,李世民弯弓搭箭,一箭,射穿李建成的喉咙,李建成从马上栽下来,当场毙命。
尉迟敬德紧跟着射杀了李元吉。
东宫的兵马2000多人听到消息,疯狂冲向玄武门,张公谨一个人把城门关上,挡住了所有人,城门外,李建成的部将冯立、薛万彻擂鼓呐喊。
城门内,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站在城墙上。
东宫兵马看到两颗人头,哭声一片,最后,所有人扔下武器,散了,李建成死的时候,37岁,他的五个儿子,当天全部被杀。
![]()
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全部被杀。
十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几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贞观九年,李渊去世。
五个月后,李世民做了一件事:要求查看《起居注》。
史官不敢给,李世民把房玄龄叫来,命令他主持修改实录和国史,从那以后,所有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都变了。
李建成变成了一个昏庸无能、陷害兄弟的人,李世民变成了被迫反击、不得已而为之的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