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海波
首发 |云海观星
【云海观星】—— 云海无界看天下,观星有方新视界。财经·互联网·AI·科技,做您数字时代的引路人。
传承,并非简单的承袭,而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开辟新的航向。
2024 年 2 月,宗庆后离世时,娃哈哈曾因“一夫一妻、一双布鞋”的创始人形象,引发全民悼念式抢购,成为当时国货品牌的“情感符号”。
一年后,这家承载 38 年国民记忆的企业,却因“私生子传闻”“商标转让争议”新品牌 “娃小宗”登场等消息,陷入舆论漩涡。
娃哈哈家族的大公主,宗庆后公开场合的唯一女儿,在宗庆后走后的第二年,也开始黑化了。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追赶宗庆后。
去年2月25号,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
举国哀痛,全民悼念。
商场里关于“娃哈哈”的东西,遭遇疯抢,一时间,娃哈哈成了国货的天花板。
人们用一场购物狂欢来表达宗庆后曾经树立的人设:
一夫一妻,一人一女,一双布鞋。
只可惜,一年后,总老先生余温未消,娃哈哈就开始惊现各种传闻。
不仅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个私生子,还有事业有成、在美国住豪宅的情人,以及大公主和私生子之间的财产纠纷。
宗庆后虽然塌房了,但不影响宗馥莉带领着娃哈哈一路狂飙,铁腕手段,和几个没有名分的弟弟妹妹们上演了一场家族争夺战。
![]()
这事儿孰是孰非,已经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毕竟,娃哈哈品牌正经历深刻的转型,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经典形象与未来定位,正面临新的挑战。
至少对于很多人来说,品牌的初心,已经开始偏位。
其实,早在宗庆后还在的时候,娃哈哈就已经实现金蝉脱壳,从一个杭州国资主导的品牌,变成了宗家自由的品牌。
“娃哈哈”的商标一直属于娃哈哈集团,而娃哈哈集团的股权构成,主要是三方面的: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所以,国资的性质还是没变的。
但是,今年2月,娃哈哈商标转让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娃哈哈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商标将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这意味着娃哈哈商标将从由上城区文商旅集团为最大股东的杭州娃哈哈集团,转向由宗馥莉控股最多的公司。
后来,没转成,可是长公主宗馥莉雄才大略,怎么会就此作罢呢?
于是,“娃哈哈”的替代品,“娃小宗”闪亮登场。
一份宏胜系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2026销售年度起,陪伴国人38年的娃哈哈或将全面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消息一出,经销商群体议论纷纷,消费者更是直呼"童年记忆要变味"。
![]()
把“娃哈哈”换成“娃小宗”,宗馥莉称是“被逼无奈”:
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下。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
可事实上,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这背后,不仅是权力的争夺,更是商业结构的重新布局。
对娃哈哈集团来说,或许是商业格局的重塑,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企业实控人个人欲望的膨胀。
“娃哈哈”不仅仅是一个商标,它承载了国民近40年的共同记忆和情感。
突然更换一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甚至被部分网友调侃为带有“山寨感”的名字,无疑会严重冲击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和品牌认同。
![]()
要知道,去年7月份的时候,宗馥莉一纸辞职书,说自己的能力被公司管理层质疑,因为大家不信任自己,那好,我退出,我辞职。
虽然辞职了,但是提前设置好各种障碍,为自己的归来埋下伏笔。
最终如愿以偿。
如今,故技重施,用品牌的历史遗留问题做幌子,最终金蝉脱壳,实现自己百分百控股的愿望。
要知道,自从被爆私生子问题后,娃哈哈的股权错综复杂,娃哈哈工会的官司杭州法院一直没有审理结果。
不仅如此,杜建英和其三个子女与宗馥莉之间的利益纠纷,短时间也没办法解决,而杜建英在娃哈哈集团的股权和影响力也一直是挂在宗馥莉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种种原因,导致宗馥莉不能100%施展拳脚,就像老板叫你管公司,但每次盖公章还要问老板拿。
所以,宗馥莉各种运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完全掌控娃哈哈。虽然影响力不能像当年的老爷子一样大,但至少结构和产权上,让自己完全占有。
![]()
只不过,代价就是日益单薄的娃哈哈。
在饮料市场,娃哈哈深耕中国市场几十年,娃哈哈品牌家喻户晓,可是宗庆后去世后不到2年的时间,品牌的损坏力,遭到前所未有的创伤。
此前,财新的一篇报道《雷霆手段,其父其女》曾爆出两个小细节,让大众对“黑化”的宗馥莉又多了一些了解:
“她曾经对自己的子女说,员⼯都是仆⼈,可以打可以骂的;她让(接她的)司机必须在车下等她,不可以坐在车上,因为她觉得⼈家身上臭。”⼀名娃哈哈的前员⼯说。
直接对接宗馥莉的员工也吃过不少苦头。当面同意的方案,员工写了7-8000字提交后,又被一句话否决,整个过程可能有7-8次的修改。有一名宏盛时期的员工给她做年度战略计划,从年初一做到年中,总共被退回76稿。
其实,从宗馥莉这一年多来的种种操作不难看出,雄心勃勃的宗馥莉,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再造一个饮料王国。
只不过,用一个“娃小宗”替代“娃哈哈”确实很像一场拍脑袋的游戏。
只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对这家产品抱有当年的热情呢?
毕竟,精于计算个人利益、四面出击的娃哈哈,还有多少余力去做好产品呢?
“娃小宗”的诞生,或许是宗馥莉在现实约束下寻求突破的主动选择。
无论是坚守“娃哈哈”还是培育“娃小宗”,最终考验的仍是产品力、创新力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
对于宗馥莉和娃哈哈而言,前路挑战与机遇并存。品牌的真正价值,终将交由市场和时间来裁决吧。
从宗庆后时代 “国民国货” 的标签,到宗馥莉主导下 “娃小宗” 的登场,娃哈哈的两年之变,像一面镜子照出家族企业传承的普遍困境:一边是承载几代人情感的品牌遗产,一边是继承人重塑格局的野心;一边是股权纷争与家族争议的暗流,一边是市场竞争与消费者信任的考验。
宗馥莉推动的品牌调整与股权梳理,或许是为了让娃哈哈在商业上更 “可控”,但却在无形中消耗着品牌积累数十年的情感价值 —— 当消费者对 “娃哈哈” 的记忆还停留在 AD 钙奶、营养快线的童年味道时,“娃小宗” 的出现、管理层的争议,正在稀释这份独特的情感连接。
“家族企业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对品牌精神与消费者信任的守护。”
娃哈哈的未来,不在于谁能 100% 掌控股权,而在于能否在变革中守住 “国民品牌” 的初心。
毕竟,再精密的商业布局,也抵不过消费者一句 “这不是我认识的娃哈哈了”—— 这或许是所有家族传承企业都该读懂的真理。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使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做分享交流,无任何商业目的和行为,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