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宠物输血医学,处于50年前的人类血液应用阶段。”
面临车祸、手术、贫血、溶血等突发情况,你的小猫/小狗需要一袋健康的血液进行输血,你会面临以下选择:
第一种,你幸运地来到了一家相对大型的宠物医院,院内养了几条猫狗,可以现场抽血。
第二种,你私聊朋友、发朋友圈向其他宠物家长求助,寻找可以献血的供体。
第三种,经过诊所或朋友介绍,你联系上猫舍/犬舍/实验动物中心,支付报酬获得供体血液。
但无论何种方式,你的小猫/小狗都需要等待,并且极有可能获得一袋未经去白处理(降低免疫原性)、缺乏传染病筛查的非标品血液制剂。
在人类临床医学中,“全血和成分血使用应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而在宠物输血医学上,“即采即用”成为常态,缺乏供体体格检查、传染病筛查、血液质控等标准化流程。不同于药品、器械的快速放量,合格动物血液必须依赖健康供体犬猫,采集后24小时内完成白细胞过滤、成分分离、制剂分装及冷链储备。从产品视角来看,单袋血液制剂制造及运输成本高昂,且有效期仅约35天。更关键的是,国内尚未建立国家级动物血库标准,部分连锁龙头只能自建“微血库”,依赖本地供体进行小范围血液制剂生产,且维护费用高昂,折旧摊薄后利润较低。
在这一临床刚需背景下,国宠血液技术(江西)有限公司创立,联袂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输血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赣州大健康宠物科学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标准化宠物输血医学全产业链平台,打造中国首个标准化宠物血液供给与输血医学整体解决方案。近日,国宠血液技术宣布,上海汉维生物医药(品牌名:汉维宠仕)正式成为其全国总代理,依托覆盖全国65%市场的渠道网络、成熟的品牌营销体系与专业客户服务能力,可推动血液制剂快速、精准触达终端医院。
面临商业化推广的关键节点,动脉网特别采访到中国宠物科学研究中心(H.K.)主任,国宠先进科学CEO于奇文博士,解析如何从人类科学技术底层逻辑出发,搭建起全套的宠物输血医学产业链平台。
![]()
于奇文博士为现任国宠丨先进科学与国宠丨血液技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中国宠物科学研究中心(H.K.)主任、江西省宠物行业协会秘书长。
他是一位备受行业认可的领导者,在生物科技领域深耕近30年,曾任加州跨国生物科技公司CEO,率领团队获得过CIRM(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资金资助与美国国会议员贺状。熟悉金融与资本运作规律,拥有丰富的企业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运营管理等经验。
01
聚焦老龄化趋势下的用血难题,起草全国首个宠物临床输血标准
2020年底,深耕美国生物医药市场、曾任跨国biotech企业高管的于奇文毅然回国,决定向宠物药行业一探究竟。“做人用创新药时,动物实验数据是临床前不可或缺的,但极高的临床周期和失败风险,导致很大一部分规模的动物积极疗效及数据被浪费了。”
秉持这一初衷,于奇文创立了国宠先进科学,联合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已经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UC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USC(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形成紧密合作。
其中,位于江西赣州的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以“打造全球顶尖的现代化模式动物中心、建设国家模式动物重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建有国内领先的模式动物工程中心。其团队长期深耕动物疾病机制研究与科研转化,拥有多年动物临床诊疗、疾病模型构建、生物样本数据库与标准化研究经验。
宠物行业“缺医少药”,但转化的关键,在于转化什么?如何转化?是否有效?
转化什么?要回到市场中去、回到需求中去。为了快速了解中国宠物医学市场,于奇文在5年时间内走访了无数家宠物医院,参观学习国内宠物产品企业,请教了成百上千位一线的宠物医生。他发现,宠物行业主要缺乏的是高端医疗生态,尤其是针对复杂性、难治性及重大疾病的治疗性资源,包括临床医生、创新药物以及最为基本的临床用血液。
市场端,《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有1.05亿只宠物犬猫,其中超过20%已经达到老龄化标准。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30%,至少约有3150万只老年宠物。随着显著的老龄化趋势,中老龄犬猫更易出现健康问题及罹患疾病,推高了肾病、肿瘤、免疫性溶血、手术等需要输血的应用病例。
应用端,虽然宠物家长认知与一线兽医术式均非常清晰,但本地小型血库存量极少,多数宠物医院未有固定的血液制剂供应。面临紧急输血情况,供体征集、犬猫血型匹配、血液制剂处理等时间紧迫,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外,供血筛查标准缺失、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血猫产业链”等灰色地带饱受诟病。
审评端,农业农村部关于“动物输血”未有专门的行政法规或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核心管理框架《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5号)合规要求包括:只有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诊所或医院方可开展输血项目,且必须在诊疗活动范围中明确具备“动物血液采集、储存与输血”服务能力;负责采血、配血、输血的执业兽医须按规定注册,并遵循《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继续教育要求;采集与回输过程须写入病历,保存期不少于3年,以备农业农村部门抽查。此外,依据动物防疫要求,多数省市诊疗质量评价表中设置相关规则,包括供血犬猫健康标准、标签与可追溯、血库与冷链建设、处罚红线等。
02
社区型血库+封闭性血库,创新宠物临床用血全产业链条
如何转化?需要建立的是一整套宠物输血医学体系——包含行业标准体系、动物伦理体系、应用与教学体系。
7月29日,由全国伴侣动物(宠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牵头申报的《犬猫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立项论证,有望作为全国首个宠物临床输血标准,填补安全用血领域空白。其中,国宠血液技术是这一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具体来看,宠物输血医学虽然能够以人类输血医学为借鉴方向,但落实到产品中,需要根据犬猫特征进行充分改进与创新——覆盖“从血管到血管”的完整链路,包括采集端产品(如一次性采血袋、采血针)、成分制备设备(冷藏设备、专用离心机、白细胞过滤器)、储运冷链产品、质检与血型耗材,尤其是动物医院的血液保存设备等等。
“最简单的例子是采血针、采血袋和抗凝剂。目前市场上99%的产品是为人类采血而设计的,但宠物血管很小、可抽取血量也很小,我们却没有专门设计的针头和小血袋。具体到血液凝结速度、血小板含量等均与人类完全不同,采用人类的抗凝剂和保存液是存在问题的,且配比方案也要相应调整。”于奇文谈到,目前宠物输血主要根据血型进行分类、交叉配型,但品种差异的研究尚未纳入细分标准,因此输血排异反应仍然风险很高,这就需要对获取到的健康动物血液进行“去白处理”,通过去除血液中绝大部分的白细胞,降低免疫排异反应。
因此,自2021年起,国宠血液技术就深度合作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大等多家动物研究领域科研单位,通过大量的科研与实际应用验证,推动底层技术逻辑与产品创新落地。一方面,深入研究犬猫物种差异与疾病模型,建立标准化输血流程;另一方面,联合开发宠物全血与成分血产品,并衍生出宠物采血专用多联袋体系、抗凝剂、血型卡、保定器等专利级器械。
![]()
有了产品和标准化流程,输血医学产业链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健康血液来源,即供体血库建设。由此,于奇文多次参访全球兽医科学排名前二、全美宠物医学顶尖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由FDA顾问专家Dr. Julie Burges创立的Blood Bank体系。基于全球一线产业经验,依据美国宠物用品协会(APPA)标准,国宠血液技术设立“社区型血库”+“封闭性血库”两大血库体系:
“社区型血库”来源宠物医院+宠物家长+相关共享信息平台,为区域性、本地化、自发性质的献血体系; “封闭性血库”则为国宠血液技术自建的供血动物中心,遵循最高的动物福利和伦理、洁净等级、检疫检验防疫标准。于奇文强调:“封闭性血库的建设首先一定是不同于动物房的,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动物培育基地,不能让动物失去本身的天性。例如,我们的供血犬有3平方米一狗一室一厅的居住环境,享受专门的跑道、游泳池、鲜食饲料,每天必须确保足够的运动时间,达到身心健康,为此还配备了饲养人员、动物营养专家等,保证血液来源的健康与幸福、快乐。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健康的供体才能产生健康的血液,只有健康的血液才能帮助患宠获得健康。”
经过近5年的产品研发与体系构建,国宠血液技术完成了全球首个标准化宠物输血医学全产业链平台的搭建,从供体管理、病原筛查、白细胞去除、成分分离到冷链配送,实现全程可控、可溯源的高质量血液制剂供应。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平台向全球宠物输血医学产业生态升级。于奇文介绍,经过科学设计、全方位对标人类输血医学成熟的发展模式与标准流程,一整套犬猫类宠物专属VTMS(Veterinary Transfusion Medicine System,宠物输血医学体系),至少需要包含四大系统:
● 从供体来源、采血规范、保存条件、运输要求、适应证选择、成分血分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处置等多维度,建立团体标准乃至国家标准;
● 在实验动物这一特殊品类的基础上,建设与划分“供血动物”与“献血动物”的专属品类,制定与之相关的伦理与福利规范;
● 按照供/献血动物专属伦理与福利,建设标准化的供血动物血库——封闭式宠物血液中心,献血动物血库——社区式宠物血液中心;
● 制定宠物临床用血相关专家指南(含适应证选择)、宠物血液贮存技术规范,宠物血液溯源管理办法、供/献血动物检疫检验要求、宠物血液制剂分离制备流程、宠物血液制剂分类细则等相关文件。
03
合作上海汉维全代理模式,细分市场首创如何走向全球百亿市场
是否有效?需要的是产能落地与渠道拓张的双重验证。目前,国宠血液技术借力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具备SPF/A2级动物房、AAALAC国际认证等),已在江西建立首个地区性中心血库,目前已开始进行宠物血液制剂的MVP模型测试(最小可行性商业模型)。
于奇文指出,第四季度将是国宠血液技术的中试关键期,通过测试,不同城市不同医院的用血量需求,解决从血液中心到临床医院的运输供给等环节出现的质控问题,完善落实SOP、SMP,决定后期商业化放大的规模。“从现有数据来看,输血产业链及血库产能建设至少需要放大15倍,明年年底前放大到30倍规模,以满足市场端需求。”
商业化方面,国宠血液技术在国内选择了全国总代理的方式,合作汉维生物医药,首先推进“八城二十院”计划,建立宠物输血医学临床验证中心项目,快速铺开全国渠道。国宠血液技术提供血液制剂产品;汉维生物医药则供应全国65%市场的渠道网络、成熟品牌营销与专业客户服务能力,触达近2万家终端宠物医院。
这一路径的底层逻辑是,我国宠物医疗行业起步较晚,宠物医院作为治疗主体,是当前触达终端宠物家长最主要的形式,尤其是针对输血医学这一临床补充范畴。对于宠物医院而言,标准化的血液制剂不仅仅是手术耗材,未来还将决定院端能否承接手术重症等高端医疗、获得更高的治疗单价与毛利率。
市场方面,宠物医疗健康占比在中、美数据中呈现一定的差异化:
美国宠物用品协会(APPA)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宠物行业总支出约达1520亿美元。其中,宠物食品和零食占大头,为658亿美元;用品、活体动物和非处方药达333亿美元;兽医护理和产品销售为398亿美元。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较2023年增长7.5%。预计2027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市场规模达4042亿元。根据沙利文预测,2024年中国宠物医药市场规模为209.5亿元,预计2025年至2029年将以10.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54.1亿元,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GMI Insights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物血液及成分市场规模已达6.224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增长至15.9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84%。于奇文强调,“宠物输血医学的市场并不小,因为从中国走出去,我们对标的是全球市场。”
这是一个尚待放量的消费型市场。商业逻辑来看,宠物医学具备非常高的消费属性——付费方并非使用方;服务商向客户提供产品及配套服务,而不只是单纯的治疗方案。在这样的早期市场里,具备潜在唯一性的创新平台主体,配合强有力的渠道方与产能建设,将迅速迎来高速拓张与持续现金流。
“在宠物领域,尤其是输血医学上,国宠血液技术和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于奇文提到,在此前的参访学习中,虽然借鉴了加州农业部“社区式血库+封闭式血库”的概念,但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已经超过了FDA对宠物输血医学的基础管理标准。
“宠物输血医学不是建立一个简单地饲养动物然后抽血卖血的公司,我认为国宠血液技术创造性地建设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科建设、标准制定、福利管理、临床指南、产业化方面形成了闭环,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既不会遭遇卡脖子现象,也无需弯道超车,因为我们的方案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领跑者。”目前,国宠血液技术已布局美国全资子公司,预计在明年MVP中试完成后,将启动美国解决方案落地。
进一步来看,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国宠血液技术将推进标准化血库网络构建、临床数据积累、专业人才培养等,继而助力中国乃至全球的宠物输血医学向系统化、合规化、普惠化、专业化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