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总有人聊“日本会不会沉”,毕竟它四面环海,地震火山没断过,还总被说“200年内东京可能被淹”。可很少有人知道,咱们中国也有两个地方正慢慢“往下沉”。
一个在南海,缩得越来越快,眼看要没了;另一个在黄渤海,虽沉得慢,却有不少民生难题。这两个地方到底是哪儿?它们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
全球海平面上升:不是“远虑”,是“近忧”
可能有人觉得“海平面上升”是噱头,每年就几毫米,有啥好怕的?但2024年的真实数据,真让人没法不当回事。
NASA去年底发了报告,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已经到了0.59厘米/年,比之前预估的0.43厘米快了快四成。
![]()
更关键的是,以前主要是冰川融水导致的,去年三分之二居然是海水“热胀”来的,就像水烧开会膨胀一样,海水变热了,体积自然变大。
咱们国家的情况更直观,自然资源部的公报里写着,202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1993年那会儿高了快10厘米,夏天的海水温度更是创了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
![]()
别小看这几厘米、十几厘米,沿海的低洼地、小岛,本来海拔就低,海水一涨,威胁就直接贴到家门口了。
日本就是例子,它不光要扛海平面上升,还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富士山这种活火山随时可能“闹事”。
就算日本早早就修海堤、升级排水,国土还是一点点缩,但比起日本这种“慢慢熬”的情况,咱们国家南海有个小岛,消失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罗斗沙岛,400年小岛快没了
在广东湛江徐闻县前山镇外海9公里处,有个叫罗斗沙岛的地方,它是湛江最大的无人岛,从清朝康熙年间形成到现在,已经400年了。
前山镇的老渔民都记得,几十年前上岛,脚一踩就能碰到鸟蛋,300多亩木麻黄树长得密不透风,像给小岛撑了把绿伞,沙滩上开的鲎藤花,能把沙子染成桃红色,海鸟在树上筑巢,叽叽喳喳的特别热闹。
![]()
可现在再去看,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卫星拍的图显示,从1973年到2020年,这岛的面积没了快40%,2009年的时候就只剩1.6平方公里,以前的木麻黄林,现在只剩不到100亩,剩下的全被海水冲没了。
岛上那座给渔船指路的灯塔,变化更吓人,以前离海边老远,现在站在灯塔底下,都能听见海浪拍着脚边的声音,灯塔的底基裸露了3米多。
![]()
海事部门早贴了告示,说“有倒塌危险,别靠近”,早就不用了。
这岛为啥缩得这么快?一是人祸,二是天灾。
人祸就是早年的非法采砂,最疯狂的时候,每天有十几艘采砂船在岛周围作业,夜里都不停,灯光在海上连成一片,直接把岛的“根基”掏松了。
![]()
天灾也没手下留情,中国海监的专家说,岛西边的外罗水道,水又深又急,常年冲刷着岛。
再加上每年台风、东北季风一刮,岛上的沙子被吹得乱跑,岸线慢慢“往南移、往西缩”,岛就越来越小。
![]()
更重要的是,这岛是前山镇的“天然防波堤”,2005年台风“达维”来的时候,海水就漫进了村里,要是这岛没了,沿岸的村庄、千亩养殖塘,就得直接对着风浪,损失不堪设想。
好在2021年起,有人试着在岛上种红树林,这三年种了差不多100亩,中间虽遇到过病虫害,但现在红树林已经能固定十几厘米的泥沙,给这快消失的小岛,留了点希望。
![]()
长岛,慢慢“退”的海岛
如果说罗斗沙岛是“急着消失”,那山东的长岛,就是在慢慢“往后退”,还牵出不少老百姓的生计问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长岛早就不是“长岛县”了,以前它是山东唯一的海岛县,后来改成了生态功能区,办事的部门砍了56%,说白了就是把精力都放在护生态上,别的先往后放。
![]()
长岛夹在黄海和渤海中间,四面环海的位置,让它成了有名的渔业重镇,以前渔民靠出海捕鱼,日子过得还行。
可也正因如此,它成了台风、海浪的“靶子”,每年一刮大风,海边的房子、码头都得遭殃。
![]()
这些年海平面一升,情况更糟了,海湾里的水位肉眼可见地涨,不少老房子的地基都被泡过,有的甚至被海水淹了一层。
当地也没闲着,海堤加了又加,还不准上新的工业项目,连公交车、观光车都换成了新能源的,就怕污染环境。
![]()
可全球变暖是大趋势,单靠一个岛的努力,根本挡不住海水慢慢往上爬。
比“下沉”更明显的,是岛上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一是岛上机会少,挣不着钱;二是心里没底,因为岛在慢慢沉,谁也不想一辈子住在“可能被淹”的地方。
过年的时候,村里回来的年轻人,看着邻居家锁着的门,都忍不住叹气。
![]()
不过最近几年,长岛也慢慢找到点出路,它搞起了“生态养殖”,不搞大规模捕捞了,养的海参、鲍鱼因为水质好,卖得特别好。
还试着做“蓝碳经济”,就是靠海草床吸收二氧化碳,去年还拿到了全国第一笔“海草床碳汇贷”。
生态好了,游客也回来了,2023年进岛的游客,比2019年多了24%,大多会住上一晚,人均花1400多块钱。
![]()
岛上的鸟也多了,从333种涨到377种,近岸的海水全是一类水质,站在海边能看见小鱼游。可即便这样,长岛“慢慢下沉”的风险还在。
搞新能源、垃圾分类这些事,能延缓衰退,却没法让海平面不上升,未来有一天,岛上的人可能还是得面临“要不要搬”的问题。
![]()
破局:别等“淹到家门口”才着急
不管是罗斗沙岛快没了,还是长岛慢慢退,说到底,大多和咱们人类的活动脱不了关系,海平面上升的根儿,就是咱们排的温室气体太多了。
平时烧煤、开车,工厂排烟,这些二氧化碳、甲烷,在天上越堆越多,把地球“裹”得越来越热。海水一热就膨胀,两极的冰川一热就融化,海平面就往上涨。
![]()
同样面对危机,不同的做法,结果差太远,日本一边修海堤挡水,一边却往海里排核废水,完全不管对海洋的伤害,这是“拆东墙补西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而咱们国家的这两个地方,已经在试着“主动救自己”了,罗斗沙岛种红树林固沙,长岛搞零碳发展,这些事看着小,却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
但要注意,环保不能走极端,现在有少数人,借着“环保”的名义乱扣帽子,比如把秸秆焚烧的问题全怪到农民头上,其实农民也有自己的难处。这种做法只会制造矛盾,耽误真正该干的事。
真正的环保,得是“长期活儿”,我们得建监测站,盯着海平面、岛的变化;企业得少排点污染,别光顾着挣钱;咱们普通人,少开一天车、做好垃圾分类,这些小事凑起来,就是大力量。
![]()
别忘了,广东有预警说,如果海平面再升30厘米,要是不设防,近5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会被淹
这可不是某一个地方的事,是所有沿海人的事,甚至是全中国人的事。
![]()
结语
现在的罗斗沙岛,红树林刚冒出新芽;长岛的海边,每天能看见更多海鸟飞过。这些细微的变化告诉我们,“下沉”不是定局,只要动手,就还有机会。
但我们更得清醒,这两座岛的困境,是地球给全人类敲的警钟。日本的火山、咱们的小岛、沿海的养殖塘,都在说同一句话:生态经不起“折腾”,一旦破坏了,想补回来就难了。
![]()
以前有人说,罗斗沙岛能建成“湛江版马尔代夫”,长岛的“和美海岛”风光,能吸引更多人来。这些美景能不能留住,不取决于“运气”,取决于我们今天怎么对待这片海、这座岛。
毕竟,守护这两座小岛,不只是守护一块土地,更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要是等海水漫过家门口才想起着急,那可就真的晚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