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里,明星只要不偷税漏税,那就是捧着金饭碗的人生赢家,就算混得差点,也比朝九晚五挤地铁的打工人强百倍。
可 2025 年的娱乐圈早就不是这光景了:63 岁的马景涛顶着烈日在景区商演晕倒,乔欣一年接不到主演戏,刘涛 240 多天没进组,连曾经的男二号演员都要去县城跑龙套。
这波影视寒冬刮得太猛,腰部明星首当其冲成了 “失业重灾区”,而中年明星的日子,更是难上加难。
![]()
行业寒冬真刺骨:从新人到老将,没人能独善其身
别以为明星失业是危言耸听,现在的娱乐圈早就不是 “开张吃三年” 的黄金时代了,从刚出道的新人到熬出头的老将,几乎都被行业寒冬冻得打哆嗦。
先说年轻明星,就算长得好看有知名度,也逃不过被当 “货物” 挑拣的命。
《无限超越班》里的哈尼克孜,就因为戴了副眼镜,被探班的制片人当面吐槽 “不好看”,要知道她已经算小有名气的小花了,那些没背景没流量的新人更惨,连试镜的门都摸不着,有经纪公司透露,今年新人演员的淘汰率高达 70%。
![]()
老年明星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年轻时再风光,老了没资源照样被市场抛弃。
现在能被记住的资深演员也就倪大红、李雪健寥寥几位,像迟蓬、林永健这样的戏骨,也是熬了几十年才等到合适的角色,更多老一辈演员早就淡出荧幕,连综艺邀约都接不到。
有网友翻出 2015 年的剧单,发现当年活跃的 20 位中年演员,如今一半以上都在拍 “妈妈专业户”“爸爸专业户” 的配角,还有三位彻底退圈开了餐馆。
![]()
最直观的还是行业数据,2025 年各大平台的长剧投资直接砍了 40%,综艺节目数量比 2023 年少了一半还多,中小经纪公司倒闭率同比涨了 28%。
以前一部 40 集的长剧能养活十几个配角,现在同样的钱要拍二十部短剧,配角还优先用便宜的新人或网红。
连向华强一家都要上综艺、开直播赚钱,可想而知普通明星的资源有多紧张。
更讽刺的是,资本还在扎堆拍同质化剧集,某平台去年拍了 18 部甜宠剧,15 部豆瓣评分没到 6 分,观众骂声一片,可资本照样复制粘贴,反正 “有流量就行”,至于演员有没有戏拍,根本没人在乎。
![]()
腰部明星最尴尬:高不成低不就,正在批量失业
如果说全行业都在过冬,那腰部明星就是站在寒风最前面的人,这群 “高不成低不就” 的夹心层,正集体陷入失业危机。
所谓头部明星,就是那些混了个脸熟,演过几部剧的配角或小主演,比如乔欣、陈小纭、谷嘉诚这些,他们既挤不进赵丽颖、朱一龙那样的头部资源圈,又放不下身段去抢小配角,结果在行业洗牌中成了 “重灾区”。
![]()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5 年有 65% 的腰部艺人全年拍戏时间不到 30 天,平均收入降幅高达 52%,从 2020 年的 800 万跌到现在不足 200 万。
曾经在热播剧里演男二号的王某皓,三年前还手握三部上星剧资源,今年却被拍到在县城商演,顶着烈日表演小品,台下就几十位观众嗑瓜子,知情人士说他现在接一场商演才赚几千块,连团队工资都快付不起了。
还有位演过古装剧女三的演员,在社交平台吐槽 “面试男三角色被拒,理由是‘不够红也不够便宜’”,这话戳中了多少腰部明星的痛处。
论流量比不过顶流,论价格比不过新人,自然成了最先被砍掉的成本。
![]()
他们的困境根源在于 “两头不靠”。
头部艺人有平台捧着,S 级项目的主演名单翻来覆去就是那十几个人,平台宁可等他们档期空出来也不用头部演员。
而短剧市场虽然火,2025 年投资占比都到 35% 了,但短剧要么用新人,要么找有国民度的老戏骨,腰部艺人想进都没门路,就算进去了,片酬也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很多人拉不下脸干脆拒绝。
更惨的是中小经纪公司的腰部艺人,公司没能力争取平台定制项目,只能靠零散的试镜机会,运气不好就全年待业。
有业内人预测,未来一两年,只有王丽坤那种能接配角、敢拍短剧的腰部艺人能活下来,剩下的大概率要彻底退出。
![]()
中年明星太难了:要么转型要么淘汰,体面早没了
比起腰部明星的 “突然死亡”,中年明星的困境更像是 “慢性煎熬”,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既要面对年龄焦虑,又要被资源挤压,想转型又怕摔得更惨,堪称娱乐圈最苦的一群人。
先说那些有代表作的中年演员,刘涛够有国民度了吧,手握《琅琊榜》《欢乐颂》等爆款,可她去年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快 240 多天没进组了,不是不想拍,是真没好项目。
很多剧本谈着谈着就黄了,就算有机会,也得给二十多岁的流量明星演吗。
![]()
宋丹丹的经历更扎心,她 35 到 48 岁的黄金期,愣是没接到什么好角色,找上门的全是蹭 “刘梅” 人设的同质化剧本。
她珍惜羽毛不想吃老本,只能硬扛着接不到戏的日子,那段时间连朋友都劝她 “随便接个综艺算了”,可她知道一旦消耗口碑,以后更没机会。
而没那么多顾虑的中年明星,早就放下体面谋生了:63 岁的马景涛在杭州宋城穿厚重古装连演四天,高温天直接晕倒在直播间,醒来还得继续卖床单。
曾演《武媚娘传奇》李治的郑国霖,干脆转型文旅行业,在景区穿龙袍扮李世民和游客合影,被骂 “自降身价” 也只能苦笑,毕竟要养家糊口。
![]()
好在有人找到了新出路,短剧成了中年明星的 “救命稻草”。
数据显示,2025 年短剧里 35 岁以上演员占比高达 62%,热榜前 100 的短剧里,一半以上是中年演员主演的。
刘晓庆都快 70 岁了,还演《萌宝助攻:50 岁婚宠》这类短剧,不仅没被骂,反而因 “敢拼” 圈粉。
实力派演员韩栋以前一年住横店,现在也拍短剧《一枕槐安》,凭着演技把 “京圈太子爷” 演得深入人心,比在长剧里当配角强多了。
![]()
还有王劲松、李宗翰这些戏骨,在短剧里贡献 “三分钟独角戏”,单集片酬都快赶上长剧了。
可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吴刚为了给儿子铺路,在《狂飙》里加戏,结果儿子被骂惨,自己口碑也受影响。
更多中年演员转型失败,开直播没人看,做副业不专业,只能在娱乐圈边缘挣扎。
![]()
看了这么多明星的失业故事,突然发现 “明星 = 铁饭碗” 就是个骗局。
腰部明星拿着锐减的收入苦等机会,中年演员放下体面转型求生,就连头部明星都得靠自掏腰包维持曝光,所谓的光环在行业寒冬面前不堪一击。
其实这也不全是坏事,以前资本只看流量不看演技,现在终于倒逼行业回归本质。
观众要的是好作品,演员拼的是真本事,那些靠脸吃饭、不愿进步的明星,本就该被淘汰。
![]()
说到底,明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都得适应时代变化,要么打磨能力,要么放下身段。
腰部明星别再端着,配角和短剧也是机会。
中年明星别怕转型,刘晓庆、韩栋的例子就在眼前。
毕竟对中国人来说,能靠本事赚钱养家,比什么 “明星体面” 都重要。
你觉得哪些中年明星转型最成功?评论区聊聊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