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茶就能让人把两年无性婚姻掀桌?
![]()
别笑,这事上周真发生在成都。
![]()
女生在群里晒“感谢奈雪赐我第二春”,配图是酒店自拍,群里瞬间炸锅。
我盯着屏幕,脑子里只有一句:到底从哪一步开始,婚姻变成了连一杯甜味都嫌贵的廉价套餐?
她结婚三年,分房两年,老公回家就戴耳机打游戏。
她说“连吵架都嫌费劲”。
送奶茶的是楼下新开的健身教练,递过去时顺手帮她撩了下头发,她当场心跳到耳鸣。
晚上就去了教练租的公寓,回家把戒指放茶几,说“感觉像还完最后一笔债”。
没有狗血捉奸,没有痛哭流涕,两个人冷静得像在退一张电影票。
很多人骂她廉价,我却想起去年冬天我也干过一件蠢事:半夜刷到前任微博,发现他带新女友去了我们没舍得去的北海道,我立刻给暗恋我半年的同事发消息“要不要出来喝酒”。
发完又秒删,抱着手机哭成狗。
那一刻我明白,所谓出轨,有时只是想把“我被看见”这个需求像快递一样寄出去,哪怕收件人是谁都行。
疫情后,这类“碎片化偷情”暴涨。
数据说约会软件已婚用户占三成以上,大家像饿疯的鸡,啄到一口算一口。
心理学家起了个难听的名字:情感饥渴综合征。
翻译成人话就是——家里没说话的人,出门连狗都想唠两句。
![]()
再碰上AI聊天机器人,老公跟虚拟女友说晚安,老婆转头跟健身教练说早安,婚姻成了双人合租,各点各的外卖。
更离谱的是,剑桥还说有人天生带“偷情基因”,DRD4突变,出轨率翻半倍。
我看完立刻问闺蜜:要不要给你老公测一下?
她翻白眼:测出来又能怎样,离婚还要分他一半公积金。
一句话把我怼醒。
基因不是免死金牌,钱包才是。
当女人自己能买房,出轨代价从“净身出户”变成“拎包就走”,谁还愿意在空壳里熬成老太婆?
真正扎心的不是奶茶,不是基因,是那条被忽视的神经通道:日复一日的“嗯”“哦”会把人逼成多巴胺乞丐。
大脑阈值被平淡拉到天花板,非得偷情那种偷感才能激活。
说白了,家变成静音模式,谁都想找个外放键。
于是出现最荒诞的场景:两个人月薪加起来五万,却连十分钟的认真对视都买不起。
韩国想了个怪招:婚姻年检。
每年一次,十二道题,低于及格线就给你发“感情维修券”。
我看完题目笑出声——“过去一个月你们是否一起大笑过三次以上”。
![]()
笑死,中国夫妻可能连对方今天穿啥都没注意。
更狠的是美国新开的“数字戒断诊所”,夫妻进门先交手机,全程用纸条传话,据说疗程结束能找回初恋心跳。
我搜了下价格,三天两千刀,心跳没找回,钱包先停跳。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我妈那句老话:锅凉了可以再热,心凉了得加把火。
可太多人懒得点火,直接换锅。
成都那姑娘最后没跟教练长久,她说“偷来的糖化得太快”。
她搬出去独居,周末去学潜水,照片里笑得比奶茶甜。
有人问她后悔吗,她耸肩:至少我记住自己还会心跳。
这句话我转给了闺蜜,她沉默半天,回家把老公耳机摘了,说“今晚必须聊半小时,不谈工作,只谈我们”。
她老公愣了十秒,居然把游戏退了。
婚姻这玩意儿,说到底像冰箱,门一关,灯一灭,没人知道里面东西什么时候坏。
要么定期清理,要么别怪别人替你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