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崔贤级驱逐舰近日改装后再次亮相,实力不俗,成为朝鲜核心拳头产品,但是也存在明显短板。
自从2025 年 4 月 25 日,朝鲜新一代 5000 吨级多用途攻击型驱逐舰 “崔贤” 号正式下水,经过近半年的改装,“崔贤” 号驱逐舰在 2025 年 10 月 5 日亮相。当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登上 “崔贤” 号驱逐舰,在舰长陪同下逐一察看舰艇主要武器装备与舱室细节。此次亮相是在平壤举行的年度 “国防发展 - 2025” 展览开幕式上,,该舰再次亮相,在武器、电子、动力等多系统进行了改动升级。
![]()
“崔贤” 号的武器系统改装聚焦实战效能提升,对关键装备进行了全面调整。近防系统方面,原有两门 AK-630 型近防炮被替换为类似中国 730 型的六管加特林近防炮,。垂直发射系统(VLS)前部 32 个小直径发射单元更换为 24 个大尺寸单元,后部原大尺寸单元则被与前部类似的系统取代,虽总数从 74 个减至 68 个。四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被拆除,每侧第二套诱饵发射系统下移至原反舰导弹发射器位置,同时新增 8 挺 KPV 14.5 毫米重机枪,全舰形成 “127 毫米舰炮 + 垂发系统 + 近防炮 + 重机枪 + 诱饵系统” 的多层次火力体系,可发射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防空导弹等多种弹药,具备多种打击手段。可谓苏式风格明显,成为多种武器的堆砌场,和俄罗斯海军小马拉大车的非常相似。
![]()
电子设备的升级是 “崔贤” 号现代化的核心亮点。火控雷达从两部方形雷达换装为类似中国 347 型的圆形火控雷达,,将上层建筑顶部的两部传感器移至侧面,既优化了舰体重心,又减少了设备间的电磁干扰。舰桥内部配置更是凸显信息化突破,配备多功能控制台与大型触摸屏,看着就是很高大上的感觉。
![]()
![]()
其中舰桥顶部的 4 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外形虽酷似俄制雷达,但经朝鲜技术人员本土化改造后,成功解决了雷达散热这一关键难题。据说该雷达探测距离达 200 公里,可同时追踪数百个空中、水面目标,10 秒内即可完成目标锁定,且实现 360 度无死角监控 此外,舰上还装备仿制俄制 TK-28E 的电子战系统,搭配多联装干扰弹发射装置,形成了 “探测 - 干扰 - 防御” 的完整电子对抗链条。
![]()
崔贤级驱逐舰疑似采用俄制 M90FR 燃气轮机与柴油机组成的联合动力系统,最高航速可达 30 节,续航力较朝鲜传统舰艇有明显提升,舰体设计上,该舰满载排水量 5000 吨,全长 142 米,采用外倾与内倾结合的复合结构,上层建筑也进行了隐身优化,有效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
![]()
崔贤级的优势明显的优势和技术短板。优势集中体现在战略打击能力与火力配置上。崔贤级仍存在明显的技术与经验短板。一是垂发系统通用性差,全舰垂发单元存在多种口径,采用 “专弹专用” 模式,二是实战经验缺失,由于是全新设计的舰艇,未经检验,问题并没有暴露,各系统在复杂海况与高强度作战环境下的协同性能仍需验证;三是反潜能力装备薄弱,仅配备拖曳声纳与鱼雷发射管,缺乏反潜直升机这一关键装备;四是建造工艺水平受到造船工业水平限制,受限于朝鲜整体工业水平,该舰在舰体焊接精度、设备兼容性等细节上可能存在不足。
![]()
如果拿韩国同吨位的 KDX-2 级驱逐舰来说,其 KDX-2 级以防空、反舰导弹为主,缺乏战略打击能力,在火力威慑与任务适配性上崔贤级更具优势。但是相控阵雷达,垂发系统,反潜系统上,动力系统上存在明显差距。
![]()
崔贤级驱逐舰的下水与改装,是朝鲜海军迈出的勇敢一步,是朝鲜海军从 “近岸防御” 向 “远海存在” 转型的重要标志。但是依靠俄罗斯的技术输出和帮助,这些貌似远远不够,如果不跳出俄罗斯军舰小马拉大车,武器堆砌的重火力上,根本走不出自我发展的新思路。朝鲜必须像发展导弹技术一样,全力补齐造船也的短板,才能真正让海军走向远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