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觉得胸口发闷、憋气、喘不过来,去医院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都正常,可那种难受的感觉就是挥之不去”
“我这肩膀疼了快一年,有时四肢游走性麻木,严重时有烧灼感,按摩、理疗都做了,CT、X光也拍了好几回,医生都说没毛病,可疼起来、麻木起来真的没法好好工作!”

![]()
生活中
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而这些看似 “无解” 的不适
很可能是躯体化障碍在“作祟”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让我们围绕“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主题
一起来关注精神健康
躯体化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
躯体化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类疾病,其表现形式多样,累及不同系统,目前不能证实该病与器质性损害相关,或有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这类疾病患者往往伴有情志变化,比如焦虑、抑郁、情感障碍等,情志调畅时躯体症状大多会缓解。临床上多选择抗焦虑、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新型抗抑郁药。
![]()
神经系统症状
反复头痛、头晕,总觉得脑袋昏沉;还有耳鸣、手脚麻木、发抖,以及失眠多梦,要么难以入睡,要么睡着后容易醒,梦境还特别多且杂乱。
心血管系统症状
经常心慌、胸闷,感觉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压着,有时候还会突然出现短暂的胸痛,总觉得“喘不上气”,甚至有“快要窒息”的错觉。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反酸、胃胀是家常便饭,还会频繁腹痛,疼痛位置不固定,有时候是上腹部,有时候是下腹部;大便也不规律,要么便秘好几天,要么腹泻,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其他症状
全身乏力,就算没干什么活也觉得累;部分人会有怕冷或潮热的情况,包括四肢游走性疼痛、麻木、甚至有烧灼感,女性可能还会伴随月经紊乱,比如经期推迟、经量异常,或者经期前后身体不适加重。
中医对躯体化障碍的认识
![]()
躯体化障碍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人群比较容易受到这类疾病的困扰:性格敏感、追求完美,无法通过合适方式释放情绪,或者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经历过童年创伤、缺乏社会支持,都会诱发病症。
中医“形神论”中讲到:“形”是身体的物质基础(脏腑、气血、经络),“神”是精神意识活动(情绪、思维、意志),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养”,而躯体化障碍的本质,就是二者的协调关系被打破。
需要注意这样几种情况:1.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思虑过度,会导致肝气无法正常疏泄;2.进而阻滞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气机,为后续躯体不适埋下隐患;3.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包括体力与脑力),会直接消耗身体的“气血储备”;4.贪凉饮冷、辛辣油腻、饮食不规律,加重了脾胃运化负担,成为躯体化障碍的“助推器”。
这类病因让身体从健康状态逐渐滑向失衡状态,导致机体“形神失调”。
如何应对躯体化障碍

![]()
![]()
当出现身体上述不适时,首先应当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若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则应考虑到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就诊。
那么,如何应对躯体化障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调节情绪
•学会放低要求:不要对自己、对他人要求过高,接受 “不完美”,减少心理压力。
•减少过度关注:当躯体化障碍出现,不要一直盯着它 “琢磨”, 试着用不同方式转移注意力。
•培养兴趣爱好:在投入兴趣爱好的过程中,能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
2. 调整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即使周末也不熬夜,让神经系统形成稳定的 “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适度运动:每周坚持 3-4 次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能促进血液循环,释放身体内的 “快乐激素”(内啡肽),减轻焦虑情绪,减少身体的不适感。
•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咖啡、浓茶、酒精、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陈皮泡水喝,能理气化痰,缓解胸闷;玫瑰花、茉莉花泡水,能疏肝解郁;用莲子、百合熬粥,能养心安神;用桂圆、红枣煮水,能补心脾、益气血。
主管|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 医疗保障中心
撰稿 | 张梅奎 徐昊淼
图片 | 网络
刊期 | 第2954期
总编:熊 刚
主编:张 奎
编审:张 密 李笑一
编辑:李笑一
邮箱:jfjzyy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