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以表彰其“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力量”的杰出成就。
1954年出生的拉斯洛在国内拥有不少读者,他的代表作《撒旦探戈》也已经出版。贝拉·塔尔导演的两部伟大电影:8小时的《撒旦探戈》和《鲸鱼马戏团》,它们分别改编自拉斯洛的代表作《撒旦探戈》和《反抗的忧郁》。贝拉所有电影剧本都出自拉斯洛之手,而作家的所有小说都交给贝拉执导。
2009年,拉斯洛还曾来到上海和北京两地访问。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在其创作中同样汲取东方智慧,采用更具冥思特质且精妙克制的笔调。其一系列作品的灵感正源自他游历中国与日本时获得的深刻感悟。
2003年小说《北有山,南有湖,西有道,东有河》(英译本2022年出版)以京都东南部为背景,这个关于寻找秘密花园的神秘故事充满了强烈的抒情诗片段。该作品堪称其鸿篇巨制《西王母下凡记》(2008年;英译本2013年)的华丽序章——这部由十七个故事按斐波那契数列编排的杰作,探讨了盲昧无常之境中美与艺术创作的本质。与他的史诗五部曲并立,这构成了卡撒兹纳霍凯的创作基石。
这部作品以精湛的艺术描绘,引领读者穿越一连串"侧门",最终抵达难以言说的创作本源。
旅匈作家、翻译家余泽民1993年在匈牙利结识了拉斯洛,“当时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二十年后能获得‘国际布克奖’,不会想到我竟会翻译他的《撒旦探戈》”“我跟拉斯洛聊得很投机,聊中国,聊李白,并且当晚就开车带我去了他家,住了一周,从那之后成了好友。1997年,我陪他到中国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许多座城市,并将我写进了他的书中。”
据余泽民讲述,自从拉斯洛1991年以记者身份前往中国之后,便深深迷恋上中国,不仅称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回家后还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他尤其迷恋《道德经》和李白,余泽民也曾陪伴他在中国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近十座城市。2015年,拉斯诺获得了国际布克奖,二人的友谊也结出了果实,余泽民先后翻译了他的《撒旦探戈》《仁慈的关系》《反抗的忧郁》,成为了他的“中国声音”。
有人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很多作家的味道:仿佛在读卡夫卡,但不比卡夫卡绝望;仿佛在读乔伊斯,却没有乔伊斯晦涩;仿佛在读马尔克斯,又比马尔克斯温和亲近。”由其代表作《撒旦探戈》改编的同名电影已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译林出版社即将推出拉斯洛的《温克海姆男爵返乡》,未来将推出《赫尔施特07769》。
过去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女作家韩江,获奖理由是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因为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了声音”。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以表彰她以勇气和医学般的精确,挖掘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萨克·古尔纳。瑞典文学院表示,古尔纳“不妥协于殖民主义的影响和难民处在不同文化与大陆间鸿沟的命运”,他将此“富有同情心地渗透到”其作品当中。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编辑 | 京教君
来源 | 光明社教育家,综合自澎湃新闻、北京日报、红星新闻、解放日报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