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美国东部时间10月8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因联邦政府资金中断正式关门。这个掌管全美通信监管的核心机构,90%员工(1044人)被迫休假,仅留171人维持最基础运转,期间所有FCC认证的签发工作全部暂停,具体恢复时间需以FCC官方后续通知为准。
研究机构New Street Research指出,FCC关门将导致设备认证、频谱许可等关键审批放缓,通信企业收购交易停滞,其影响将直接波及美国通信行业,尤其是对设备认证、频谱分配和重大交易审批产生实质性阻碍。
![]()
FCC曾在2025年9月掀起两轮“不良实验室”风波,在短短不到三周的时间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深圳分部、中国塞西(广州)实验室、莱茵技术-商检(宁波)有限公司等15家中国检测实验室被FCC列入“不良实验室”名单,失去了为输美电子产品提供检测认证服务的资格。
虽然FCC“关门”,但是相关制裁限制仍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产品认证、库存管理和销售工作又会受到多大影响?国内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又当如何应对?都将是大家要直面的。
FCC:美国无线电设备市场的“生死判官”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是一个独立的美国政府机构,于1934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的《通信法案》所创立,其前身为联邦无线电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科学规划频段划分,避免不同设备信号干扰,确保设备符合电磁兼容、信号安全等标准,促进通信设备全球兼容性,以及出台规则防止通信巨头垄断市场等。
FCC具有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既可以制定和发布FCC规则,又可以受理投诉,举行听证会,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它通过对通信频谱、技术标准的监管,深刻影响着美国乃至全球通信产业的发展节奏与规则边界。
而FCC认证正是美国无线电设备准入的强制性门槛,所有发射无线电频率的电子设备,都必须通过测试,才能在美销售和使用。这一认证,是全球无线电设备是否能够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生死判决”,也是美国进行贸易战的一大重要工具。
以上主要职能,目前已全部停滞。
![]()
两轮制裁:15家中国实验室折戟
FCC在2025年9月掀起的“不良实验室”风波,不仅是一纸行政命令,更是全球科技供应链信任基石松动的前兆。
当地时间9月26日,FCC再次出手,将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可靠性试验室、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中国中检-加拿大标准协会集团等4家中国实验室列入“不良实验室”名单,撤销了它们的认证许可。这是继9月8日FCC撤销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中认车联网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上海分部、莱茵技术-商检(宁波)有限公司、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广州赛西光电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7家,并拒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赛西(广州)实验室、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4家中国实验室认证资质后,在9月内的第二轮行动。
具体实验室名单如下:
![]()
短短不到三周,累计15家中国检测实验室被列入名单,失去了为输美电子产品提供检测认证服务的资格。
FCC于9月展开的行动也并非孤立的决策,而是其5月通过的新规的落地实施。该规定禁止由被美国认定为“外国对手”的政府或其控制实体所拥有的实验室参与电子设备测试认证。新规于2025年9月7日正式生效,FCC次日(9月8日)立即采取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FCC虽然在通知中使用了“拟撤销”的表述,但中国电研在之后的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其旗下的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威凯(深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9月9日已经收到了FCC发来的《关于拟撤销认证许可测试实验室的通知》邮件。
是安全担忧还是战略博弈?
FCC对此举的解释始终围绕“国家安全”展开。FCC主席布伦丹·卡尔在声明中称,“特朗普总统正大力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强化关键供应链安全”。他表示,“这是恢复公众对FCC设备授权流程的信任,应对外国对手威胁的必要措施”。
然而梳理本次被列入“黑名单”、失去FCC认证资格的国内机构不难看到,这两轮“不良实验室”名单非常有针对性,15家机构中,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赛西 (广州)实验室等5家为事业单位,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及上海分公司、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为国有企业,均为推进我国无线电领域技术进步的核心单位。而另外的3家机构,也是外资检测机构和中检集团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
![]()
仔细审视FCC的论证过程,也可以发现其指控缺乏具体技术证据支持。中国电研在回应中指出,FCC“实际上并未对我司两家公司的具体检测流程、技术标准、服务质量等核心能力指标开展专项核验”。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威凯(深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均表示,他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独立开展检测业务,严格遵守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美国意图将检测认证这一全球供应链的中立环节政治化的倾向昭然若揭。
市场影响:供应链重构与成本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FCC此前授权175家中国实验室等认证机构开展测试,数量超过美国本土,美国市场上约75%的电子产品在中国测试认证。
这一格局使得FCC的决定将对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约有170家获得FCC认可的实验室,新规实施后,这些实验室将失去为美国市场电子产品提供测试服务的资格。美国进口商可能会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完成测试,如日本、中国台湾和英国等地的实验室可能会承接部分业务。
瑞士IT咨询公司CTOL早在今年5月就指出,即将出台的规则已引起中国以外测试认证机构提高报价,非中国实验室的报价上涨15%到30%。
对美国消费者而言,规则变化或带来显著影响,更高的认证成本将被转嫁到零售价格上。同时,非中国实验室可能无法及时完成由中国转移的测试认证业务,带来“认证积压”,造成部分产品发布延迟。
行业前景:科技脱钩还是全球协作?
面对FCC的决定,涉事的中国相关实验室表现出冷静与克制。中国电研在投资者业绩说明会上表示,“FCC相关业务在上述两家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极小”。这一回应间接澄清了市场关于FCC决定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担忧。同时,中国电研还表示将积极与FCC方面就撤销一事进行沟通,同时妥善处理后续相关事宜,最大限度降低对客户造成的不便。
相较于此前针对单一企业的禁令(如华为设备禁售),新规将矛头指向认证体系上游——切断中国实验室对美国电子产品的检测授权能力。这标志着科技竞争从产品层延伸至标准制定层。美国保守派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曾在给FCC的书面公众意见中称,中国在FCC技术认证和实验室测试中扮演的角色巩固了其在电信领域的制造业主导地位。
然而,中国实验室在测试认证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崛起自然形成,更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对大多数电子制造商来说,在生产基地附近开展测试具有显著的物流优势和成本效益。而从另一角度来看,此次FCC对国内15家实验室的制裁,也侧面肯定了这些实验室在无线电检测领域的绝对实力,成为了来自美国官方的“实力认证”。
而对于美国的相关产业而言,FCC的决策虽然表面上是为了保护供应链安全,实则可能推高认证成本,并可能导致暂时的产品积压,企业可能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特别是产量较低的小型企业面临的认证成本占比更高,更难以化解。正如保卫民主基金会所承认的,“将推高认证成本,并可能导致暂时的产品积压”。这些额外成本最终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有分析认为,FCC正在酝酿将禁令扩展至所有“外国对手”实验室,可能推动中美形成平行技术认证体系,加剧全球市场碎片化。但全球科技供应链的本质是相互依存与合作,当政治考量压倒市场规律,全球科技的共生生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对美国而言也是弊大于利。
科技脱钩还是全球协作?有些决策还是需要更长远的考量。
![]()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 zhangshb@woyaoce.cn
| 来源:我要测网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