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5岁的傅先生
在过去十年间
几乎每晚都要经历
“提线木偶式”的抽动
双肩无规律抖动、四肢突然抽动
睡眠频繁中断
甚至因心脏狂跳而彻夜难眠……
长期的睡眠不足让傅先生白天头晕目眩、情绪焦躁,他辗转京沪多地医院求医,皆检查无果。
直到今年夏天,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睡眠医学科门诊,经翁婧主治医师评估后,傅先生被确诊为“持续性睡眠肌阵挛伴焦虑失眠”。
![]()
入院后,经抗焦虑药物联合神经调节治疗,傅先生的睡眠质量得以改善,能整夜安睡六至七个小时。这也印证了傅先生此前的“夜间抽动”实为神经系统可调控的生理现象。
“原来这不是怪病,只是神经系统的小故障。”傅先生感慨道。
![]()
睡眠肌阵挛:大脑的“信号错位”
睡眠肌阵挛
并非罕见疾病
而是身体在高压力生活中的
“疲劳警报”
翁婧介绍,睡眠肌阵挛是入睡或睡眠中肌肉短暂、不自主抽动的现象,约70%的人一生中都曾经历过。
其本质是大脑皮层与脑干神经的“交接失误”:当人体从清醒转入睡眠时,大脑皮层逐渐抑制,但脑干运动中枢仍短暂活跃,误发肌肉收缩指令。
常见诱因包括睡眠不足、疲劳、焦虑、咖啡因、酒精或尼古丁摄入过量,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入睡,以及服用一些抗抑郁、兴奋剂类的药物也会产生影响。
这类疾病多数情况属生理性,无需过度担忧,但若抽动频繁伴随呼吸暂停、意识丧失等症状,需及时排查癫痫、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疾病。
如何预防睡眠肌阵挛?
预防睡眠肌阵挛
翁婧建议做好以下三点
● 规律作息与减压:固定就寝时间,避免熬夜;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通过冥想、温水泡脚放松身心。
● 饮食调整:减少咖啡、浓茶、酒精摄入,注意钙质补充(尤其是儿童及易缺钙人群)。
● 医学评估: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
专家提醒:生活中出现这些信号需警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脑病康复五科主任赖靖慧强调
若出现抽动症状合并以下情况
应尽早就医
● 频繁惊醒导致长期失眠;
● 抽动伴随日间抑郁、焦虑情绪;
● 出现肢体僵硬、震颤等神经症状;
● 抽动时伴意识模糊或呼吸异常。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
编辑:菲菲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