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全球养活人口最多的植物,不是小麦和玉米,而是来自亚洲的奇迹

0
分享至

看似普通的植物,却默默地养活了全球一半的人口。

不是小麦不是玉米,到底是什么“亚洲奇迹”令世界震惊?

水稻!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亿人以大米为主食,这意味着每两个地球人中就有一个人依靠水稻生存。而在2025/2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5.441亿吨,同比增加0.5%,展现了水稻在全球粮食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水稻的故事始于一万多年前的中国南方。考古学家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发现了古老的稻谷残渣,距今约一万年。



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七千多年前成规模水稻种植的证据。这些发现确证了长江流域是水稻最早的驯化中心之一。

中国的稻作文化由此起步,逐步向外传播。通过南岛民族的迁徙,水稻进入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通过陆地路线,它传到了印度次大陆。

紧跟这朝鲜半岛和日本也很快接纳了这种高产且适合蒸煮的作物。只要气候湿润、水源丰富,水稻几乎总能无缝对接当地环境。



甚至这水稻家族主要分为粳稻和籼稻两个亚种。粳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日本、韩国,米饭软糯,香气浓郁,籼稻则主导东南亚和印度,米粒细长,饭粒松散。

尽管口感不同,它们都同属一个物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稻。这种多样性使水稻能适应从温带到热带的广泛气候区域,为它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

准确地说,水稻真正的全球扩张,是从上世纪开始的。



当中国面临粮食危机时,科学家袁隆平带来了杂交水稻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将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杂交,生出更高产、更抗病的“新一代”,使水稻单产直接翻倍。

而这项技术后来成了中国送给世界最实用的“礼物”。非洲是最典型的受益者。在马达加斯加,传统水稻每公顷产量仅有2.5吨,难以维持温饱。

中国专家带去杂交水稻并进行本地气候适配改良后,平均单产直接提高到7.5吨,极大缓解了粮食压力。



马达加斯加人给杂交水稻起了个名字叫“擦拉贝”,意思是最好的东西,还专门将它印在了最大面额的本币上。

在布隆迪、冈比亚等国也是如此。布隆迪水稻单产从2吨提升到8吨多,冈比亚甚至达到了每公顷10.7吨的高水平。

不过除去中国专家带去种植体系之外,水稻能称霸粮食界,离不开它独特的“超能力”。



与大多数农作物不同,水稻可以在被水淹没的田地里生长,这得益于它的茎叶中布满了通气组织,能将空气传递到根部,让根系在缺氧环境中也能“呼吸”。

这种水生特性带来了几个天然优势,杂草和害虫难以在水田中生存,降低了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水田适合固氮菌繁殖,能自然增加土壤氮素,减少化肥使用,而且水稻的热量产出高,一亩水稻田能产上千斤稻谷,效率远超其他粮食作物。



当然,任何优势都有代价。水稻是最“费水”的作物之一,占全球灌溉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水田中的缺氧环境也适合甲烷菌生长,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较为突出。

但考虑到全球粮食安全,这些副作用仍是可以接受的代价。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频发的今天,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培育更节水的水稻品种。

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的数据,2025/2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5.441亿吨,同比增加0.5%。



同时,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达到5990万吨,同比增加2.4%。这些数字背后,是水稻在全球粮食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而印度作为全球头号大米出口国,预计2025/26年度大米出口量将达2340万吨。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米的生产和消费重心仍在亚洲,这里既是水稻的起源地,也是主要消费区,形成了独特的生产与消费平衡。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南亚、南美都在引种。

不少国家也开始学习中国的农田改造和灌溉体系建设。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在研究海水稻、去镉水稻等新技术,让被污染或盐碱化的土地也能种植水稻,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2025/2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消费量、库存均创历史新高,只是如今谁又能想到,不像小麦和玉米那样高调的水稻,却默默养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0-29 16:09:46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0-22 07:37:39
“焦虑阿姨”火了:广州五套房,儿子啃老不结婚!没收手机去下乡

“焦虑阿姨”火了:广州五套房,儿子啃老不结婚!没收手机去下乡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03 12:29:55
不敢认!“这还是李宗伟?”43 岁近照引热议!

不敢认!“这还是李宗伟?”43 岁近照引热议!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3 12:28:01
印尼怒了,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废铁”。

印尼怒了,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废铁”。

百态人间
2025-11-03 16:23:03
九旬李明启谈到容嬷嬷为自己发声:我是个好人,当年属于救场行为

九旬李明启谈到容嬷嬷为自己发声:我是个好人,当年属于救场行为

蜜桔娱乐
2025-11-03 16:30:18
小吊牌藏着“利润剪刀差”:高端服饰定价倍率超10倍

小吊牌藏着“利润剪刀差”:高端服饰定价倍率超10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1:27:21
她是宇航员武飞的妻子,画一幅画送丈夫上太空,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她是宇航员武飞的妻子,画一幅画送丈夫上太空,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凡知
2025-11-03 16:54:54
罕见!"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黄岩岛,被055编队横切?

罕见!"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黄岩岛,被055编队横切?

兵国大事
2025-11-04 00:05:08
香港女警因颜值爆火!曾参演TVB,真实身份引全网惊叹!

香港女警因颜值爆火!曾参演TVB,真实身份引全网惊叹!

港漂圈
2025-11-03 20:20:13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三楼的猫头鹰
2025-11-02 15:31:48
太空吃播上线!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烧烤

太空吃播上线!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烧烤

极目新闻
2025-11-03 22:26:57
十年磨一剑,美国人搞出了杜绝酒驾的工具?

十年磨一剑,美国人搞出了杜绝酒驾的工具?

差评XPIN
2025-11-03 00:08:16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3 18:18:49
炸裂!香港六旬男女在码头做不雅行为被捕

炸裂!香港六旬男女在码头做不雅行为被捕

观威海
2025-11-03 16:42:10
白鹿大概率不会拍戏了,不是因为没热度,而是因为她可能快垮了

白鹿大概率不会拍戏了,不是因为没热度,而是因为她可能快垮了

林木体育解说
2025-10-13 14:15:56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阿纂看事
2025-11-03 10:54:52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叮当当科技
2025-11-04 04:50:16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鋭娱之乐
2025-11-02 21:02:17
李湘万圣节被模仿,面对询问不回应,身穿黑色系,依旧遮不住富态

李湘万圣节被模仿,面对询问不回应,身穿黑色系,依旧遮不住富态

大昆说台球
2025-11-03 22:06:32
2025-11-04 07:51:00
通文知史 incentive-icons
通文知史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
4712文章数 62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说课的八大技巧

艺术要闻

刘溢:当代超现实主义画家

亲子要闻

原来看十二少并不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