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哪怕很辛苦,也不敢休息,因为没取得成绩;
明明不开心,还是装没事,因为不想影响他人;
想要变优秀,但能力不够,总是忍不住责备自己;
对现状不满,却懒于改变,内心戏远比行动更多;
如果上面这些你中了两条或更多,那你很有可能陷入了“精神内耗”。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内耗中,不光行动力会被大大削弱,整个人也会因此身心疲惫。
当你陷入精神内耗时,不如拿出下面这几首古诗词读一读。
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态度,也许会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将进酒》
唐・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作《将进酒》这首诗时,已行至中年。
当时的他,经历过被天子点名入京的春风得意,也经历过不被朝廷重用的苦闷。
回首往事,曾经经历的挫折如同云烟般消散,而自己早已青春不再,鬓角已经悄然生出了华发。
李白一生都想要成就功名,但是他却一直未能得偿所愿。
尽管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依然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激励了许多后来人。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内耗。
看到网上的裁员新闻,我们顿时感觉自己的工作危机四伏;
看到身边同事升职,我们常常会产生比别人混得差的焦虑;
看到网上的同龄人财务自由,我们感觉自己距离退休遥遥无期……
我们常常以为,如果自己更优秀、更成功,就能够更加接近想要的幸福与快乐。
然而,能够爬上金字塔顶尖的人永远只是少数,而让我们感觉幸福快乐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日常。
拿着世俗的标尺来丈量自己的不完美,只会作茧自缚。
接受在每个平凡时刻中闪闪发光的自己,才可以做平凡岁月中的真英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朝诗豪”刘禹锡年轻时前程一片大好,却在30多岁时因参与“永贞革新”变法运动被贬,一贬就是20多年。
晚年时他才得以回洛阳担任东都尚书,途经扬州时遇见了老友白居易。
白居易想到好友才华横溢却被贬多年,写诗为他打抱不平。
然而刘禹锡却没有和老友一起沉浸于哀伤中,而是作下这首诗回应白居易。
在这首诗中他把自己比作是“沉舟”和“病树”,尽管自己早已青春不再,但如果岁月倒流,他依然会做出当初的选择。
因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我们这一代人,不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上班结婚生子,而是想要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有些人努力适合规则,拼命积攒足够的六便士,只为获得别人的羡慕;
有些人始终追寻内心,心甘情愿过着风餐露宿,只为追寻心中的明月光;
无论你想要哪种人生,努力争取就好,不用纠结犹豫太多。
忠于内心,落子无悔,才能成为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终南别业》
唐·王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在晚年时安家于终南山边陲,经常独来独往地游玩。
他经常试图寻找水的尽头,走着走着发现好像没路可走了,索性就地盘腿一坐,却看见山间云雾四起。
王维的诗句充满空灵之美,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人生经历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坎坷。
“诗佛”王维年轻时不仅家世极好,容貌俊逸,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
就是这样一位才子,却先后经历了被贬官流放、妻子难产而死、被下狱,甚至差点被砍头。
经历过这么多的锥心之痛,普通人要么心灰意冷要么怨天尤人,但王维却只是安静地看山看水看花看鸟,对所有心酸往事绝口不提。
在长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
当你以为人生顺遂时,命运常常躲在你的身后,趁你不注意时突然给你致命一击。
有些人辛苦创业,却在4年前经历了突如其来的“黑天鹅”,辛苦积累多年的创业资本一夜间化为乌有;
有些人组建家庭,却因为一场疾病或意外痛失所爱,痛苦到不知道该拿无数个漫长的夜晚如何是好;
但王维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山穷水尽之际,也可以守住自己的一颗心。
哪怕很多时候已经感觉无路可走,我们依然可以坐下来,看天边云卷云舒。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元祐三年,苏轼的好友钱穆父出知越州,苏轼赋诗为他送别。
两位老友久别重逢,相见欢笑,席间氛围如同春日般和煦。
很多人会在离别之前满怀伤感,苏轼却充满豁达。
因为苏轼深知:人生只是一趟旅程,我们只是其中的过客。
荣华富贵是人生中短暂的幻光,挫折和别离才是人生的常态。
苏轼在21岁时就高中进士,中年以后却被政敌一贬再贬。
无论被贬到怎样艰苦的地方,他都会努力造福一方百姓,并且把平凡的日子过出花儿来。
很多时候,命运的变幻莫测,远远超出我们每个人的想象。
昔日的达官显宦,他日有可能寒酸落魄;
昔日的故交好友,他日有可能翻脸无情。
无论经历怎样的变数,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动手设计自己的生活。
做好眼前能做的事,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即使在最深的绝望里,你依然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宋·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儿时与辛弃疾与同宿夜读的弟弟辛祐之被免官,临行前向辛弃疾辞行。
当时的辛弃疾,经历过千里擒贼寇的荣耀,也经历过被人污蔑的打击,但他始终没有让自己陷入自怨自艾,而是作诗告诉自己的弟弟:
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到老的时候都会感觉如同大梦一场,无需说得因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
归家的路途有千里之遥,这一路晓山和秋水会伴你同行,愿你山高水远,看淡得失。
古代人被免官,相当于现代人突然失业,都是人生中的重大挫折。
但是辛弃疾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劝告弟弟看淡得失,继续前行。
我们这一生,不过是一场得失的轮回。
所有的得到都是命运的馈赠,所有的失去都是尘世的修行。
很多时候,生活的苦乐不在于外界物质条件,而在于自己的心境。
如果总是计较自己失去的,即使锦衣玉食,也会觉得痛苦无边;
如果常常想着自己拥有的,即使身居乡野,也能够看到漫天星光。
我们常常计较着“未得到”和“已失去”,却常常忘记眼前拥有的美好。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安于当下,未来终究会如你所愿。
正如《反内耗》这本书所说: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战斗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相比外界的的挑战,精神内耗才是对自我实施的精神酷刑。
每个人都可以制造精神内耗,也可以亲手与精神内耗和解。
当你停止内耗,专注自己,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