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鼻部疾病,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活方式改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种疾病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引发哮喘、鼻窦炎等并发症,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当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过敏原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会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I受体结合,进而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过敏反应具有记忆性,这也是为什么患者每次接触过敏原都会出现症状的原因。
临床上,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四大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具有季节性或者常年性特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由花粉引起,患者在特定植物花期会出现症状加重;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多与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室内过敏原有关。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等,称为过敏性鼻结膜炎。症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指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中重度则会对工作、学习造成明显干扰。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遵循“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环境控制是基础措施,旨在减少过敏原接触。对于尘螨过敏者,建议使用防螨床罩、定期高温清洗床上用品、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花粉过敏患者在高浓度季节应减少外出,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药物治疗方面,鼻用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可快速缓解症状。
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建议建立个人过敏日记,记录症状发作时间、地点和环境因素,帮助识别过敏原。增强体质、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也有助于减少发作。对于儿童患者,提倡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接触烟草烟雾,这些措施可能降低过敏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疾病进程,长期紧张焦虑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因此保持良好心态也很重要。
过敏性鼻炎虽然常见,但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有些人认为“鼻炎是小毛病,不需要治疗”,实际上若不规范治疗,可能引发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还会增加哮喘风险。另一个误区是“激素副作用大,不敢长期使用”,事实上鼻用糖皮质激素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安全性良好。正确认识疾病,科学规范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治疗需要特别考虑。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老年人则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合并多种慢性病时。职业性过敏性鼻炎也值得关注,某些职业如面包师、实验室工作者、木工等接触特定过敏原的风险较高,需要做好职业防护。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应当与医生建立稳定的随访关系,定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科学防治,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症状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生活质量。(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 赵松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