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最大的殡葬公司福寿园,居然亏了,还是上市以来头一回,半年就亏了两个多亿。
以前这公司多风光啊,又做殡仪又卖墓穴,好多人的最后一程都得经过它家,大家都觉得这是“永不凋零”的生意,结果今年直接翻车。
看它半年报就知道,全国主要地区的营收全在跌,尤其是上海,以前半年能赚5.26亿,现在只剩2.41亿,一半都没了。
![]()
墓穴更惨,以前均价十多万,现在砍了一半,可就算降价,卖得还不如以前,明明这几年每年去世的人都超千万,死亡人口一直在增,销量却跌了不少。
不光福寿园,万桐园、安贤园这些同行,今年业绩也全在往下走。
说实话,刚看到这数据时,我还以为看错了,毕竟生老病死是刚需,怎么殡葬业反而越来越难做了?
墓穴从“抢不到”到“卖不动”,殡葬业的反转比电视剧还快
![]()
以前的殡葬业可不是这样的,就说上海,早几年一个墓穴才几万块,后来硬生生涨到四五十万,贵的能到八十万。
你知道吗?一个墓穴也就1.5平米左右,那会儿汤臣一品的房价每平才十七八万,换算下来,墓地居然比上海市中心的豪宅还贵。
更离谱的是,好地段的墓穴还得抢,有人提前买了囤着,你想要就得加价。
好多上海人买不起本地墓地,只能往周边跑,每年清明节,苏州的墓园里全是沪牌车,还有人没办法,干脆买个小房子放骨灰。
![]()
本来想这行业也就价格贵点,没成想还有更坑的,墓穴还不是永久的,到期得续费,每年还得交管理费,要是不交,要么让逝者“挪坑”,要么直接铲平。
以前还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中国人殡葬总开支能排全球第二,光墓地钱就占一半,甚至还有“墓地贷”,真是“一贷传三代,人走贷还在”。
那会儿殡葬业多赚钱啊,就业率满员,毛利率超80%,快赶上茅台了。
![]()
福寿园以前年年分红,2023年底还说以后要把分红率提到60%,好多投资者冲着这高股息买它的股票,都觉得这是“抗周期”的好资产。
谁能想到,才两三年,就从“躺赚”变“巨亏”了?
讲完以前的风光,咱就得琢磨琢磨,为啥现在殡葬业不行了?其实不是没需求,是需求变了,而且有好几层原因凑到一块儿了。
活人顾不上死人?殡葬遇冷的背后,是三个关键变化
![]()
首先是活人手里的钱紧了,现在大家日子都过得小心翼翼,有的人买了房,首付都快“跌没了”,自己的资产都受影响,哪还有心思花大价钱给亲人买墓地?谁不想让亲人走得体面,但饭得先吃饱,日子得先过下去啊。
以前觉得墓地是“必买品”,现在不一样了,骨灰放骨灰堂,一年就几百块管理费,比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墓地便宜太多。
我身边就有人这么选,说“先放着,等以后有条件再说,现在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你看,这就是现实。
![]()
然后是政策出手了,之前殡葬公司炒墓地、坐地起价,国家早看在眼里了,现在明确禁止炒卖墓穴,还严打高价墓。
之前有地方查了不少炒墓的案子,那些想靠囤墓地赚钱的人,这下彻底没辙了。
政策一管,虚高的墓地价格自然就下来了,这也是好事,不然普通老百姓哪承受得住?
最后是年轻人的生死观变了,搞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年轻人聊“身后事”都特别坦然。
![]()
有人说要海葬、河葬,有人说骨灰放骨灰堂就行,甚至有人想当“大体老师”,给医学事业帮忙。
在他们眼里,死亡就是终点,没必要搞风光大葬,更不想让子女为了墓地花冤枉钱。
中国青年报社之前做过调查,大部分年轻人都倾向生态安葬,不想给家里添负担。
民政部也说,今年上半年生态安葬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
![]()
你看,以前墓地的“刚性需求”,其实是被“尽孝”的道德绑架撑起来的,现在年轻人不吃这一套了,需求自然就淡了。
说到底,殡葬业遇冷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是整个行业和时代消费理念的重塑。
以前殡葬公司靠拿捏“尽孝”心理赚钱,现在大家清醒了,政策也管得严了,这行业要是还不改变,以后日子只会更难。
![]()
其实这事儿也给所有做生意的人提了个醒:别觉得什么是“永久刚需”,不跟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再稳的生意也会翻车。
你看,连“生老病死”里的“死”相关声意都能变天,还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如此看来,以后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得实实在在为用户着想,靠套路和绑架赚钱,怕是走不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