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 年 10 月,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温州市本级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4-2035 年)批前公示》,明确未来 10 余年市本级(含鹿城、龙湾、瓯海全域,不含洞头)低效用地再开发路径。
此次规划不仅衔接国家试点任务,更锚定城市更新核心目标,涉及 1.12 万亩拆除重建用地、0.96 万亩环境整治用地等多元类型,其中七都岛、滨江商务区、东部枢纽等 10 余个重点区域将率先启动,为温州破解 “人多地少” 资源瓶颈、推动城市功能升级按下 “加速键”。
![]()
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城市,温州长期面临土地供需矛盾,而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抓手。早在两年前,温州便从全国 300 余座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新一轮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近期又被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土地配置” 被列为核心任务,涵盖存量土地盘活、产业用地创新等多项要求。
此次公示的专项规划,首次明确市本级低效用地再开发的 “时间表” 与 “路线图”:规划基期为 2024 年,核心试点期聚焦 2024-2027 年,远期与 2035 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
![]()
根据规划数据,市本级范围内,以拆除重建为主导的低效用地规模达 1.12 万亩,以环境整治为主导的约 0.96 万亩,以改扩建为主导的约 0.4 万亩,以功能转变为主导的约 0.05 万亩。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将成为未来温州主城区建设的 “主战场”,助力城市从 “外延扩张” 向 “内涵提升” 转型。
根据规划,温州将优先推进七都岛、滨江商务区、东部枢纽等核心板块的低效用地再开发,三大区域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发展定位,共同塑造城市新地标。
滨江商务区:从 CBD 到 “东西两翼”,多区域迎来 “拆改结合”
滨江商务区的再开发范围远超传统认知的滨江 CBD 核心区,而是涵盖 “东西两翼”—— 西起安澜亭,东至桃花岛,智慧谷、米房 cei、洪殿、鹿角湾、体育休闲公园、东瓯智库等均被纳入规划。从功能定位来看,该区域呈现 “拆改并举、分类施策” 特征:
拆除重建类:智慧谷、洪殿部分区域以住宅用地为主,未来有望通过拆迁释放优质居住空间;桃花岛片区体育休闲公园旁规划住宅与商业混合用地,进一步完善片区生活配套。
![]()
改造提升类:米房 cei、花园 1956、东瓯智库等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创意园区,将保留原有建筑肌理进行功能优化 —— 米房 cei 规划为文化用地,花园 1956 维持商业用地属性,东瓯智库则新增住宅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园区普遍面临 “停车难” 问题,规划明确提出需在改造中增设停车场,以提升运营效率。
地标打造类:滨江 CBD 核心区的原滨江大排档地块已率先动工,将建设高度约 418 米的青山全球总部大楼,未来将成为温州城市天际线的新亮点;而鹿角湾地块虽规划为文化用地,但目前仍有 1 幢老旧住宅待拆,其拆迁进度将直接影响区域开发节奏。
与滨江 CBD 隔江相望的七都岛,此次低效用地再开发聚焦西岛头(温州中心附近),上沙村将启动城中村改造,成为片区开发的 “先行军”。
从功能布局来看,该区域呈现 “沿江见绿、临江兴业” 的特点:沿江地带规划为公园绿地,西侧面向滨江 CBD 的区域布局商业用地,北侧面向永嘉北外滩的区域则规划住宅用地,容积率达 2.5 以上,将打破七都岛 “低密度开发” 的传统印象,建设高层建筑群,与对岸滨江 CBD 形成 “隔江呼应” 的城市格局。
![]()
不过,片区开发仍面临关键挑战 —— 停工已久的温州中心项目能否重启。作为七都岛的标志性项目,温州中心的建设进度不仅关乎区域形象提升,更将影响周边商业、住宅用地的价值释放,其后续动态备受市场关注。此外,七都岛的老涂南片、原七都中学也被纳入规划,前者将打造公园绿地、商业、文化复合功能区,后者则转型为文化用地,进一步丰富片区公共服务配套。
东部枢纽:借力温福高铁,4 个城中村将 “蝶变”
随着温福高铁于 2025 年 9 月底正式动工,东部枢纽(高铁温州东站所在区域)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同步提上日程,沙中、沙南、蟾钟、建新 4 个城中村有望启动改造,成为龙湾乃至温州 “交通枢纽经济” 的重要载体。
根据规划,东部枢纽区域将围绕 “高铁 + 轨道” 构建 “产城融合” 新格局:东片靠近温州东站的区域规划为商业用地,重点发展交通配套、商务服务等产业;西片靠近永中城区的区域以住宅用地为主,满足周边就业人群的居住需求;沿轨道交通 S1 线南侧则规划住宅与商业混合用地,打造 “TOD 生活圈”。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表示,东部枢纽的开发将依托温州东站的交通优势,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助力龙湾建设 “东部新增长极”。
![]()
全域推进:产业平台与民生区域同步发力,城市功能全面升级
除三大核心板块外,温州湾新区、鞋都等重点产业平台,以及历史文化街区、西部新城、龙方、浙南科技城等区域,也将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形成 “产业提质” 与 “民生改善” 双轮驱动的格局。
在产业平台方面,温州湾新区、鞋都的低效用地以工业用途为主,将通过厂房翻新、园区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助力温州制造业 “转型升级”;不过,鞋都沿江片及部分山脚地块规划新增住宅用地,将缓解产业工人的居住需求,实现 “职住平衡”。
在民生区域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将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低效用地进行微改造,提升文旅服务功能;西部新城、龙方、浙南科技城、瑶溪、蒲州、黄屿、蟠凤、北村、娄桥东、娄桥南等区域,则以 “城中村拆除 + 老旧设施改造” 为主,规划新增住宅、教育、公园绿地等民生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旧厂房改造的商业项目可能面临 “业态同质化” 风险,规划提示需警惕其对正规商业设施的冲击,同时必须解决停车配套不足的问题。
来源:楼市温州 声明:本文所采用信息和数据均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可信任媒体等公开渠道,但无法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本文观点和数据不构成对房地产投资、买卖的依据,任何人因该观点或者数据而导致的财产亏损,责任自负,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