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七点,林女士向主管请假半小时。她必须在早高峰赶到儿子幼儿园门口,穿上红马甲拦截往来车辆——这是本学期她轮到的第1次"家长护学岗"。而在城市的另一端,退休职工王阿姨正站在另一所小学门口,看着匆匆赶来的家长们面露疲态地接过执勤牌,轻声叹息:"这哪是家校共育,分明是道德绑架。"
![]()
这场席卷长沙的护学岗争议,始于2025年秋季开学后家长投诉的集中爆发。在红网《问政湖南》栏目中,一位家长写道:学校通过家委会或班主任进行强制或半强制性摊派家长参加护学岗轮值,这一做法本质是将学校本应承担的学生在校期间安全保障责任,转嫁给了家长,给本就忙碌的家长增加了沉重负担。要求教育局明令禁止学校的这种做法。
![]()
长沙市教育局在9月30日作出回应,解释家长参加护学岗有法理依据,强调严禁强制参与,要求各校"严守自愿底线"。
![]()
该回应引起争议。评论区,家长们反感的远非"付出"本身。仔细梳理评论区不满内容会发现,愤怒的矛头始终指向三个核心:其一,责任转嫁的荒谬——学校保安坐在空调房监督家长到岗,却由毫无专业培训的家长指挥交通;其二,负担设计的不公——某小学要求家长早晚各站岗60分钟,相当于消耗2个多小时,对于一个人带二宝的妈妈来说,太艰难;其三,道德胁迫的粗暴——"家校共育"的大旗之下,实际是"不配合就冷落你孩子"的潜规则。这种情绪在一位网友的留言中爆发得最为彻底:"凭什么用孩子当人质?"
![]()
如果全盘否定家长参与的合理性,也是没有睁眼看清现实。按照校园安全管理文件规定,学校只负责校内安全,出了校门就是监护人的责任。校方现在主动将保安、领导、值日教师派出校园值日,本身就是主动作为,承担了不该承担的维护校园周边安全的责任。不能因为学校做了,就认为校门口交通秩序维护是学校的责任。
校门口秩序混乱,主要还是家长贪图接送方便,乱停乱放造成的。家长通过执勤亲历拥堵之苦,维护秩序之难,自身接送行为更规范。现在公安部教育部要求家长参加护学岗值守,不是没有道理的。
![]()
长沙市中心城区小学专职保安配备标准为1校≤4人(教育部规定),实际需覆盖早晚高峰2小时/天。长沙交警2024年数据显示,早高峰需覆盖全市1200+所学校,警力配比仅1警/8校,校方和警方都人力不足,在现有资源下,家长作为唯一可即时动员的群体,参加值守具有现实必要性。
安排家长轮值,事实上就是减少每一位家长参加值守的频次,对所有家长都是公平的。国内的事就是这样,如果自愿,一个班上能有10名家长自愿就算很不错了,这对自愿的家长来说不公平,会消耗了他们更多精力。教育局的回应,是要求学校改进值日的组织方式,用更过细的思想工作,动员组织好家长值日。
![]()
家长护学岗值日,需经专业培训后佩戴标识性臂章执勤,每学期不要超过2次,每次30分钟以内,更重要的是,其《学校安全条例》明确规定:"志愿者活动不得影响参与者本职工作和家庭生活"。反观我们,既缺乏系统培训,又无风险兜底机制,却要求家长承担实质安保职能,这才是矛盾根源。
![]()
当我们在谈论是否禁止家长轮值护学岗时,本质上是在追问——保障孩子安全,究竟是家庭的有限责任,还是社会的共同义务?如果我们家长在警力缺乏,学校愿意突破责任边界站出来,其他家长自愿参加的时候,还不想承担自己那一份轮值的责任,就需要考虑一下,做人只想享受别人服务,不想承担自己那一份义务,是否给孩子做出了错误的示范?
(图源网络,侵联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