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四执网络杯,以专业守护绿茵公平
—— 记北京市足协预备国家级裁判员的足球盛宴
![]()
“网络杯就是喜欢足球人的盛宴,无关职业,只为热爱。” 近日,在 2025 中国网络媒体足球精英赛(简称 “网络杯”)赛场旁,北京市足协预备国家级裁判员杨帅用一句话,道出了他连续四年执裁这项赛事的核心感受。从初登网络杯执裁席到成为熟稔赛场的 “老裁判”,他不仅见证着赛事的成长,更以精准判罚与耐心沟通,为互联网从业者的“绿茵狂欢”筑牢公平基石。
四度执裁见进阶:球员素养一年比一年高
作为第四次执裁网络杯的 “常客”,杨帅对赛事的变化有着最直观的观察。“和前几届比,今年无论是球员、教练的竞技水平,还是规则意识,都有很大提升。” 他坦言,如今球员在攻防转换中更具章法,对足球规则的理解也更细致 —— 以往常见的 “球员紧盯对手忽略出球瞬间、误判越位” 的情况大幅减少,就连与裁判团队、对手的沟通,也多了份理性与尊重。
“足球鼓励合理身体对抗,今年球员对‘合理’的把握很到位。” 杨帅回忆,本届赛事对抗激烈程度虽高于普通业余赛事,但球员们能在竞技热情与规则边界间找到平衡,“大家更专注于比赛本身,让赛场既充满张力,又不失秩序,这是最让我惊喜的变化。”
平衡 “严” 与 “暖”:手球判罚成重点科普方向
业余足球赛事中,越位判定、犯规尺度常是争议焦点,但杨帅表示,本届网络杯因球员规则意识提升,这类争议已不突出。执裁时,他始终在 “严格规则” 与 “鼓励参与” 间寻找平衡点:既不纵容违规动作,避免安全隐患,也不因过度严苛打击球员的参赛热情。
“最想跟球员提醒的是手球规则。” 杨帅特意解释,并非所有 “球打手” 都是犯规,“裁判会综合考量球与手的距离、手部位置,以及手的张开程度,这些细节需要大家理解。” 他希望通过科普,减少不必要的争议,让球员把更多精力放在享受比赛上。
针对性筹备护公平:从判例研讨到规则宣讲
考虑到参赛球队均来自互联网企业,球员岗位不同、运动基础差异较大,杨帅与北京市裁判团队早早就做了针对性准备。“赛事前和赛事中,我们会定期开规则总结会,深入研究具体判例,确保所有裁判的判罚标准统一。” 同时,团队还通过线上平台、线下会议,向各队宣讲规则要点;赛事方的领导也会协助沟通,帮助球员理解判罚逻辑。
“无论基础如何,大家都该在同一起跑线竞技。” 杨帅说,这些准备不仅是为了公平,更是为了让不同水平的球员都能在赛场上找到归属感。
默契协作促流畅:手势与眼神都是 “执裁语言”
一场顺利的比赛,离不开裁判团队的高效配合。杨帅介绍,执裁团队里的边裁、第四官员、裁判长及比赛监督,早已形成了独特的 “默契密码”——“除了既定的手势,一个眼神、甚至身体朝向的细微变化,我们都能快速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是常年一起执裁练出来的信任。”
面对球员和教练时,杨帅则多了份耐心。“球员在赛场上难免有情绪,也会对判罚有疑问。” 他会在疑似犯规、对抗争议的节点,一边安抚情绪,一边清晰解释判罚依据,“沟通不是单向的,我们和球员之间是相互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让比赛更流畅地推进。”
执裁有收获:在热爱中看见足球的魅力
谈及执裁网络杯的收获,杨帅笑称 “成长远不止于专业”。“能参与这么高规格的赛事,对我的判罚精准度、心理素质,还有和球员的沟通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更让他触动的是,看到不同岗位的互联网从业者因足球聚集,“大家放下工作身份,为同一场比赛全力以赴,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让我更懂足球的魅力 —— 它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连接热爱的纽带。”对网络杯的定义,杨帅的答案依旧坚定:“就是喜欢足球人的盛宴,简单又纯粹。” 而他,将继续以专业为笔,在这片绿茵场上,为这份纯粹的热爱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