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黑胶复刻热潮中,由DG隆重推出的“The Original Source”(原始音源)系列黑胶唱片一直深受推崇,该系列唱片于2023年推出,是为庆祝DG唱片成立125周年的活动之一。
![]()
01
|《Audiophilia》盛赞:
“令类比录音再度盛行”。
02
|《Analog Magazine》称:
“伟大的黑胶唱片成功故事”。
03
|Mark Ward,trackingangle.com:
“这些新唱片听起来气势磅礴,动态和音色栩栩如生,营造出录音空间的三维立体感,这种呈现方式是我以前很少听到的,尤其是在大型管弦乐方面”。
“The Original Source”(原始音源)系列黑胶唱片以全新的音质再现了DG1970年代的杰出录音,并交由Emil Berliner Studios的两大核心人物Rainer Maillard与Sidney Meyer操刀,他们使用了专为制作该系列唱片开发的技术,以模拟质量(AAA)重新制作和编辑了原始四声道母带。
![]()
![]()
据DG唱片附带的介绍可知,早在1970年代,他们就以Quadrophonic类比方式做成母带,包括左、右、前、后四个声道。只不过由于音响界还没推出过这种四声道系统,所以DG就只是在多轨录音完成后,将最原始的母带混为1/2吋四轨母带,再从这四轨母带做成一份1/4吋二轨母带,接着再将这1/4吋二轨母带拷贝一份给其他分公司刻制黑胶唱片。
而这次,“The Original Source”系列黑胶唱片则是用1/2吋四轨母带转成1/4吋二轨工作带去制作,而不是拿当年拷贝的1/4吋二轨带去刻片,因此整体效果完全不会输给当年的第一次刻片。
![]()
“The Original Source”系列唱片拥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多的微妙之处和频率响应的改进,同时拥有更少的背景噪音、失真和压缩,为古典乐迷以及音响发烧迷们提供了独特的聆听体验。
专辑以180g黑胶唱片的形式呈现,确保最佳音质,采用豪华折叠版设计,配有原版封面和歌词。此外,还附有额外的照片、录音日志和磁带盒的复制品,以及一篇详细解释技术背景的文章。
至今,该系列已推出了数张经典复刻黑胶唱片,今日,就让我们来聆赏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于1972年灌录的威尔第《安魂曲》吧!
![]()
威尔第《安魂曲》被公认为是三大安魂曲中最为华丽的一部,虽然对这一点评论家们的意见褒贬不一,有的批评说:“这是一部穿着法衣的歌剧”,“不够宗教感”,但无论如何,如今此曲的历史地位仍旧不可动摇。
全曲包含七个部分,其中最为震撼的《震怒之日》分九段,通过定音鼓与交替独唱、合唱展现审判日的戏剧性冲突,体现歌剧化的叙事张力。
音乐融合宗教仪式感与抒情性,如《泪经》以复调重唱渲染哀悼主题,《拯救我》以女高音独白收束。作品采用四声部独唱与双重合唱技法,在《圣哉经》中形成立体声效,情绪从柔板悲歌延伸至快板高潮。
如评论家查尔斯·奥斯本所言,虽然《安魂曲》的拉丁文经文是针对死者的,但威尔第的音乐却是写给活着的人的。
![]()
卡拉扬不仅数次灌录威尔第《安魂曲》,更曾多次现场演出此首作品,足以称之为这首作品的权威诠释者。
卡拉扬指挥的威尔第作品风格深受意大利指挥家赛拉芬的影响和教导,从他身上学到了直接承自威尔第时代大师作品的诠释风格,并从他自己精确的管弦乐指挥技法中,提炼出一种无人能及的戏剧张力与华丽音响。他对威尔第安魂曲的诠释经常被认为过于戏剧取向,可是却正符合作曲家的意图。
在这版演出中,卡拉扬特邀彼时正值巅峰期的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蕾妮(Mirella Freni)和他的男低音丈夫尼古拉·吉奥罗夫(Nicolai Ghiaurov)搭配,呈现出强大、震撼人心的歌剧式演唱面貌。另外还有女中音克里斯塔·路德维希(Christa Ludwig),卡洛·科苏塔 (Carlo Cossutta),他们都是卡拉扬时代演绎威尔第作品特别出色的歌唱家。
卡拉扬的麾下像是有一份无比精确的宗教庄严感在隐隐发光,柏林爱乐乐团则如同是其驾驭自如的一件乐器,使之焕发出优美的旋律线条,以及令人动容的戏剧性震撼效果,予人一种极罕有的聆听经验。
![]()
【原装进口】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威尔第《安魂曲》
(欧版黑胶2LP)
扫码珍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