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咱们介绍了桂系第46军在1946年北上山东后的轻重机枪数量及大概的配置情况;有读者询问第46军当时有无火炮?炮的具体装备如何?
本文咱们就来聊聊当时该军配备火炮的情况。
当然,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第46军在北上前是被改为整编师的,所辖三旅六团;而北上山东后,该军又恢复称为第46军,各旅恢复称师,不过所辖团数没有恢复,还是六个步兵团。
![]()
而且第46军恢复称军在国军内部并非是统一共识,当时仍有整编第46师的说法,因此在莱芜战役前,该部同时有军和整编师之称,实属正常。
在国民党军的炮兵配置中,军/整编师级应配榴弹炮或野炮,当然实际也有配山炮或者没有来得及配炮的。
第46军在1946年11月的实力统计中没有榴炮、野炮的数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次年2月的莱芜战役中,华野缴获到了几门野炮。
因为野炮不可能是第73军的装备,国军的师级部队也不配野炮,所以应当就是第46军的,因此该军似乎是有野炮营的;不过因在当时的实力统计中未提及,咱们只是有此一说,也可能是后来配调的也未可知。
![]()
在山炮方面,第46军当时有美式山炮6门、日式山炮24门,合计有山炮30门。
按国民党军当时的山炮配置,以12门炮为一营,每个步兵师/整编旅应配一个山炮营。
在日式山炮接装前,第46军的美式山炮应当是军属炮,不过6门炮只是半个炮兵营;而日式山炮24门,则可配完整的2个山炮营。
若这些山炮全部配备到步兵师,则三个师均有炮兵营,不过美式山炮营实力减半。
山炮之下有战防炮,当时第46军有美式战防炮10门、俄式战防炮2门,合计12门炮。
当时的战防炮通常配备在团级,美械主力军的战防炮配置可达8门,往往单独成连;第46军的战防炮平均每团只能配2门,单独成一连似乎不充实,可能与下文中提到的战防枪、火箭筒混编成连。
战防炮之外,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迫击炮了。
![]()
第46军配备的迫击炮有两种,一种是82毫米口径迫击炮,一种是60毫米口径迫击炮。
82毫米迫击炮总计装备77门,以6个步兵团的编制计,平均每团可配12门还有富余。
当时美械主力军的81毫米迫击炮,就是以12门为一连配备在团级(实战中以排为单位支援到步兵营);第46军的82毫米迫击炮完全可以满足这一标准,这使得该部的中口径迫击炮配备达到了第一流的水准。
而60毫米口径迫击炮是配备在步兵连,非美械部队的标准通常为每个步兵连2门。
第46军有6个步兵团54个步兵连,理应有108门炮可满编,而该军当时实有六零炮100门;虽然不够配齐全部步兵连,倒也十分接近于满编了。
![]()
除了上述山炮、迫击炮、战防炮之外,第46军还有美式火箭筒48具。
火箭筒在当今看来不是什么稀奇武器,但在当时可不一样,而且通常也是会被计入火炮类别的。
这批火箭筒应该是在1944年—1945年时装备到桂军手中,通常配备到营一级。
以第46军当时实有6个步兵团18个步兵营计,平均每个营可配2-3具火箭筒。
因为该军还有同等数量的战防枪,故而可与火箭筒混编,组成营级的战防分队,负责反装甲以及打工事的任务。
当然,当时还有另外一种编成形式,就是将战防炮、火箭筒、战防枪等混编为一连,配备在团级,需要时再下放到营级支援。
因第46军的战防炮数量不多,故而混编成连的可能性也存在。
![]()
除了火箭筒之外,第46军在加强日械时,还配备了162具掷弹筒,此外还有国械掷弹筒378具,总计装备掷弹筒540具;这种装备当时已不计入炮类,但我们还是提一下。
以540具的数量计,对应第46军的6个步兵团54个步兵连,平均每连可得10具。
若考虑到一些警卫、侦察分队也配掷弹筒,那每个连有9具掷弹筒,平均每个步兵班1具掷弹筒是没问题的。
这每连9具掷弹筒,再加上每个连大约2门六零炮,就构成了其步兵连级的支援火力;其配备虽不及中央军美械嫡系部队,但也绝对不算弱了,倒也是主力部队的水准了。
因此总的来说,当时列入统计的第46军计有山炮30门、战防炮12门、八二迫77门、六零炮100门、火箭筒48具,以当时标准下的炮标准计则有267门。
此外该军还有540具掷弹筒,充实连一级的火力,以上则为第46军当时的基本炮火配置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