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牙套 3 个月,牙齿没齐反而蛀了 2 颗!”16 岁的小琪对着牙科检查单崩溃不已。她满心期待通过正畸变美,却因没做好护理,让牙齿遭了罪。数据显示,近 30% 的正畸患者会在矫正期间出现蛀牙、牙龈发炎等问题,甚至有人因操作不当导致牙齿松动 —— 正畸不是 “戴上牙套就万事大吉”,想顺利拥有整齐牙齿,这些注意事项必须提前知道。
饮食不忌口,牙套和牙齿都 “受伤”
“戴牙套能吃火锅吗?” 这是很多正畸患者的疑问,答案是 “慎吃”,且有三类食物绝对要避开。第一类是过硬食物,比如坚果、排骨、硬糖,不仅容易把托槽硌掉,还可能让牙齿受力不均,导致矫正进度变慢。有患者啃排骨时托槽脱落,重新粘贴不仅多花 200 元,还耽误了 1 个月矫正时间;第二类是黏性食物,像年糕、汤圆、口香糖,会牢牢粘在牙套上,清洁不彻底就会滋生细菌,引发蛀牙;第三类是带壳带籽食物,比如螃蟹、芝麻、火龙果籽,壳和籽容易卡在牙套缝隙里,不仅难受,还可能划伤牙龈。
正确的做法是 “软食为主,细嚼慢咽”:多吃鸡蛋羹、面条、鱼肉等软嫩食物,吃苹果、胡萝卜时切成小块,避免用前牙直接啃咬。22 岁的大学生小林戴牙套期间严格控制饮食,矫正结束后不仅牙齿整齐,还没出现任何口腔问题。
清洁不到位,“牙套脸” 没等来先得 “蛀牙脸”
“戴牙套刷牙太麻烦,随便刷两下就行”,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牙套的托槽和钢丝会阻碍清洁,食物残渣更容易堆积,若清洁不彻底,3 个月就可能出现蛀牙,还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正确的清洁步骤要 “三步走”:第一步用正畸牙刷刷牙,刷毛与牙齿呈 45 度角,重点清洁托槽周围,每个部位刷 30 秒;第二步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套与牙齿间的缝隙,尤其是牙齿邻面,这是牙刷的 “盲区”;第三步用含氟漱口水漱口,抑制细菌滋生,每天至少 2 次。
很多人嫌清洁麻烦偷懒,结果矫正结束后,牙齿整齐了却布满蛀牙,还得花更多钱补牙。记住,正畸期间的口腔清洁,比平时要多花一倍时间,这是保证牙齿健康的关键。
不按时复诊,矫正效果 “大打折扣”
“工作太忙,复诊晚几天没关系”,这种拖延心理会严重影响矫正效果。正畸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牙齿移动情况调整牙套力度和位置,一般每月复诊一次,若错过复诊时间,牙套力度可能过大或过小:力度过大容易导致牙齿松动、牙根吸收;力度过小则牙齿移动缓慢,矫正周期延长。
有位患者因出差错过 2 个月复诊,再次检查时发现牙齿不仅没移动,还出现了倾斜,不得不重新制定矫正方案,矫正时间多花了半年。所以,无论多忙,都要按时复诊,若实在无法按时前往,一定要提前和医生沟通,调整复诊时间。
这些 “小习惯”,正在破坏矫正效果
正畸期间,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也会影响矫正进度。比如很多人会不自觉地用舌头舔牙套,或用手掰托槽,这些动作会导致托槽脱落、牙齿位置偏移;还有人喜欢单侧咀嚼,长期下来会造成面部不对称,出现 “大小脸”;另外,正畸期间若不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喝太多奶茶、碳酸饮料,会增加蛀牙风险,尤其是饮料中的酸性物质,还会腐蚀牙釉质,让牙齿变得敏感。
戴牙套初期,口腔会有异物感,可能会出现说话不清、流口水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一般 1-2 周就能适应,千万别因为不适就频繁触碰牙套,影响矫正效果。
矫正结束后,别忘 “戴保持器”
很多人以为矫正结束,摘下牙套就万事大吉,却不知 “保持器” 才是决定矫正效果是否持久的关键。牙齿矫正后会有 “反弹” 的趋势,保持器能稳定牙齿位置,一般需要佩戴 1-2 年,前 6 个月每天 24 小时佩戴(除进食外),之后可逐渐减少佩戴时间。
不少人嫌保持器麻烦,矫正结束后没戴多久就扔掉,结果 1 年后牙齿又恢复原状,之前花的时间和钱都白费了。所以,一定要遵医嘱佩戴保持器,这是避免牙齿反弹的 “最后一道防线”。
正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 1 年,多则 2-3 年,期间需要耐心和坚持。从饮食忌口、清洁护理,到按时复诊、佩戴保持器,每一步都不能马虎。记住,正畸的目的不仅是拥有整齐的牙齿,更是拥有健康的口腔和好看的颜值,别让一时的疏忽,毁掉期待已久的矫正效果。如果你正在考虑正畸,或已经戴上牙套,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避开误区,顺利拥有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