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富顺县那个小酒厂的悲剧,看得人心里发堵。不过一个1.6米见方的发酵池,凌晨时分竟成了夺命陷阱,三个工人进去就再没出来,这事戳中了全网的痛点。
10月9日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公布,9月26号凌晨,富顺朝荣酒厂刚停产俩月复工,老板安排了三个工人凌晨两点去清扫发酵池,准备新一轮酿酒。这酒厂是"前店后厂"的个体户,总共就四个员工,事发的发酵池深1.6米,池顶离地面才60厘米,跟个大深坑似的。监控里看得清清楚楚,郑某良第一个下池清扫,刚过四分钟就直挺挺倒在了池底。龙某洪和卓某全一看急了,连犹豫都没犹豫,一前一后往下跳,结果俩人也跟着没了动静。直到早上六点多,老板张某莲才发现三人倒在池里,等救护车来的时候,人早就没救了 。
![]()
酒厂发酵池
后来查出来,罪魁祸首是停产期间没清理的黄水。那玩意儿在池子里闷了俩月,发酵出一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顺着池底的孔钻进发酵池,底下早就成了缺氧的"毒气罐"。更要命的是,这酒厂连最基本的安全规矩都没有,既没给池子通风,也没检测气体,救人的时候连个防毒面具都没有,纯属拿命赌运气。
这事一传到网上,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各种吐槽和争论快把屏幕挤爆了。
骂盲目施救的声音最集中,不少人恨铁不成钢:"救人的比干活的还急,没装备没培训就往下冲,这不等于送人头吗?"有人翻出数据说:"之前就看过统计,有限空间事故里快80%都是因为盲目施救扩大伤亡,超过一半死的是救援的,这俩人是真没听过劝啊"。还有人调侃得扎心:"这哪是救援,分明是组队跳坑,好心办了催命的事"。不过也有网友叹气:"换成谁看着工友晕倒,第一反应可能都是救人,就是太缺乏常识了"。
![]()
发酵池平面图
更多人把矛头对准了酒厂的安全管理,骂得那叫一个狠:"这酒厂的安全制度是纸糊的吧?台账、培训、应急演练全没有,发酵池边上连个'危险'的警示牌都没有,这老板心也太大了"。有人算了笔账:"总共就四个员工,一下死了仨,早花几百块买个气体检测仪能出这事?"还有人联想到其他案例:"之前辽宁那个食品厂也是,腌菜池闷 久了产气,作业的和救人的倒了一片,这些小企业真是不撞南墙不把安全当回事" 。
最让网友火大的是监管的问题,不少人直接开怼:"说开展过多次安全检查,结果这么大的隐患愣是没发现?这检查怕是眼睛根本连瞄一眼都没有吧"。有人举例吐槽:"基层检查好多都是走过场,要么走一遭听听汇报,要么拍几张照,真藏在底下的隐患根本查不出来" 。更有人尖锐地说:"这哪是检查不到位,分明是能力不行,连有限空间的风险都认不出来,还当什么监管"。
还有些网友的评论带着点黑色幽默的无奈:"停产俩月的黄水跟'毒气罐头'似的,居然没人当回事,这酒厂是把安全课全用来学酿酒了?" "1.6米深的池子,下去前连句'你先等等'都没有,这默契用错了地方"。也有懂行的网友科普:"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这是铁规矩,可惜好多小老板根本不知道" 。
![]()
这场悲剧说白了,就是侥幸心理和监管缺位凑出来的祸事。酒厂老板眼里只想着复工赚钱,把员工的命当成了赌资,安全设备不买,安全培训不搞,连最基本的风险意识都没有,这事故早有预兆。那两位救人的工人也是,好心却犯了致命错误,不懂救援常识的勇敢,最后变成了无法挽回的牺牲。
最该反思的还有监管部门,多次检查都没发现问题,要么是走了过场,要么是专业能力不足,所谓的"监管"成了摆设 。要知道,小企业的安全短板,本来就该靠监管补上,可这道防线却先塌了。
三条人命换回来的教训,真该让所有小企业和监管部门好好看看。安全这东西从来不是小事,一坑没清理的黄水、一次没检测的气体、一次走过场的检查,都可能酿成大祸。别等出了事才追悔莫及,毕竟人命就一条,没了就是没了,赔多少都不会起死回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