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正在快速发展,它把工厂屋顶的光伏、企业的储能电池、商场的空调这些分散的资源聚在一起,像个“看不见的电厂”。但它必须和售电公司绑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吗?
让我们先看看虚拟电厂的分类,虚拟电厂主要分为三类:
发电型:主要聚合分布式光伏,核心是“卖电”;
负荷型:聚合可调节的用电设备,核心是“响应”;
源网荷储型:既聚合电源,也聚合负荷,两头都能做。
发电型虚拟电厂天生就要卖电,自然和售电公司关系最近。
![]()
让我们再看看政策,政策没有要求虚拟电厂和售电公司必须是同一家企业,但设置了关键门槛:虚拟电厂要在电力市场中卖电,需要售电资质。这就意味着,发电型虚拟电厂想卖电,负荷型想通过调节负荷来牟利,通常都需要这张“售电牌照”。虽然不是一家人,但业务上要紧密绑定。
在实践中,虚拟电厂和售电公司通常有三种相处方式:
一是深度绑定型,售电公司自己运营虚拟电厂平台,把聚合来的资源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既能服务好现有客户,又能参与市场交易盈利。这是目前政策鼓励的主流模式。
二是战略合作型,虚拟电厂专心做技术,负责资源聚合和调度;售电公司专注市场,负责交易和结算,双方分工明确。
三是全面托管型,企业把自家的光伏、储能等各类可聚合资源,全部交给虚拟电厂运营商运营,获得收益分成。
![]()
虚拟电厂未来的趋势很明确,单纯的虚拟电厂或单纯的售电公司都很难做大。领先的企业正在通过“整体项目”的模式,完成虚拟电厂和售电的结合,推动虚拟电厂全面落地。比如彩弘锦产业集团的“光伏+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售电”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通过微电网实现园区内部的精细化管理,通过虚拟电厂参与外部市场交易,形成完整闭环,让相关企业、园区从单纯的用电方,变成了既能省电费、又能赚电费的“能源玩家”。
虚拟电厂和售电公司的关系,正从“要不要绑定”变成“如何绑定更好”。在当前的电力市场规则下,深度协同胜过单打独斗。拥有售电资质的虚拟电厂,或者与售电公司紧密合作的虚拟电厂,才能在市场中游刃有余。未来的较量,不再是单个技术的较量,而是生态与模式的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